一、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46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3页例1,例2
三、教学目标:1.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4、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体会负数在生活实际应用。理解负数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六、教学方法: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自主探求知识。
七、教学准备:导学提纲、投影仪。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 )
_” 表示( )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还是相反}
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 )表示。
福州( )表示。
它们是以(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与—16°表示两个(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比较:+16°( 16°
3、带有“+”的数有叫---数。
带有“-”的数有叫---数。
16读作16读作。
4、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检查。学生汇报(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们表示的意思是( 相反 )
2)打开天气预报图。
哈尔滨( —9°~~19° )表示—--今天气温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间,气侯寒冷,下雪,结冰。--
福州( 11°~~6° )表示—--今天气温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间,气侯较温暖 ,看不见下雪,结冰的现象。--
它们是以( 0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与—16°表示两个(相反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比较:+16°( 16°
补充:认识数轴表示。
3)生汇报:
带有“+”的数有叫正数注:也可省略“+”号。
带有“-”的数有叫负数注:不可省略“—”号。
16读作-正十六---16读作—负十六---
4)0是正数还是负数?把你的思考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总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5)、展示学生收集的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例如:盈利与亏选,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地上成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
学完这节学生还有疑难问题吗?,提出,由同学,小组解决,最后困难由老师及时解答。
三)运用与提高。
1、用正负数表示下面各题中的数量。
1) 出门向东走300米,向西走300米。
2) 某单位今年盈利50000元,去年亏选50000元。
3) 收入300元,支出200元。
2、下列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写出比0小3的数,比0大5的数,比—3小1的数,比—3大2的数。
4、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优生,优生批改其他学生,教师批改指导后进生)
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题。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桐畈小学刘仙兰。一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6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 3页例1,例2三 教学目标 1.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 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2 能正确地读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教案
负数的认识。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已经认识了自然数 分数 小数的基础上,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同时,教学注重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和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以及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性。教学目标 1 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的认识》教案
负数的认识。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已经认识了自然数 分数 小数的基础上,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同时,教学注重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和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以及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性。教学目标 1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