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高山流水》录音或fla动画。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
展示:一琴一鹤人琴俱亡琴心剑胆。
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调。
琴棋书画焚琴煮鹤对牛弹琴。
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
、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
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板书课题:
伯牙绝弦。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理解,感悟文本。
、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预设交流1:
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4次。)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预设交流2:
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预设交流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
预设交流4: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你们又从**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预设答案: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
生自由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课文的文言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白话文。)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引导升华,拓展**:
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
预设答案:知音。)
、理解文本,**知音:
师: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
师: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
学生自由说。)
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洋洋乎若江河。
师: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1、失望。2、寂寞。3、忧虑。4、渴望。)
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师:此时,他们仅仅是**上的知音吗?
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学生感情读文。)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师:伯牙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2、断了他的心弦。3、断了他的希望。)
师: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
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师: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
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在指导朗读时,师生融入课文中的角色,师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对话交流,入文,入情。这样,教师就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如同从远古走来,文言语言如同己出,吟诵如吐心语,阅读也就融入了生命的律动,师生在互动中成了知音。
)四、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师:课文短短的77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
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或fla动画。全班学生再次在**声中朗读课文。
或背诵课文。)
、师生分角色读。
、引导背诵。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努力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韵味,结合古文特点的渗透,让薛孤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从读通到读懂,最后熟读成诵,达到了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板书设计】伯牙绝弦。
伯牙钟子期。
善鼓琴子期善听。
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洋洋乎若江河。
不复鼓子期死。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安陆市辛榨乡中心小学董莉。课文简说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 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 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一 谈知音,入课题。同学们,你有知心朋友吗?我们常把知心的朋友叫什么?对,知音。知音就是知已 能赏识自己的人。常言说 千金易得,知音难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千古流传 悲壮感人的故事 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 二 初读文,感知音。1 齐读标题 注意 弦 字的读音。绝弦...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育资料 六年级语文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2 这一课是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 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