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10卵石的形成》教案 3

发布 2020-08-07 18:46:28 阅读 8358

卵石的形成。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卵石的成因,使学生知道地球表面在风化、搬运地质作用下,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学生根据自然变化结果,推测自然变化原因,想象自然变化过程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

教学重点:卵石是怎么形成的。

教学难点:岩石的风化作用。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水槽(水)、燃烧钳、酒精灯、岩石、带盖的玻璃杯、碎砖。

教学过程。一、认识卵石的形态特点,揭题。

谈话:今天王老师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科学,你们高兴吗?(高兴)同学们,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吗?(愿意)

问:(出示卵石实物)你们见过这种石头吗?在哪儿见过?

生:沙堆、河滩、建筑工地。

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摸,它有什么特点?

生:……总结:它们都形似鸟卵,表面光滑圆润,所以我们叫它卵石。

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刻家是如何造就它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卵石的形成。

二、获取卵石形成的事实,并进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卵石是从哪儿来的吗?

生:河滩上……

河滩上的卵石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河道两边的高山上去考察一番吧!(出示课件**)

三、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

1、风化作用。

提问:高山上原本那么坚硬的岩石是什么原因使它出现裂缝,滚落下来的呢?小组讨论。

生:……师:高山上的岩石终日暴露在外面,白天的时候,在太阳的照射下,岩石就会受热膨胀,但岩石的内部受热较慢,变化不是很明显,等到它受热膨胀时就到了晚上,这时岩石的表面又开始冷却收缩了,这样就会造成外面收缩、里面膨胀。

像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产生裂缝。

真的会这样吗?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证实吧!

1) 出示实验器材(出示课件问题)

2)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师: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案进行实验,岩石可以多烧一会儿,再放入水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有的小组的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段**,同学们请看!

总结:温度的变化使岩石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产生裂缝。

水的作用:水结冰时,体积变大涨裂岩石。

树根涨裂:植物的根长大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小结:温度的变化、水结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都会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2、河水的搬运和磨圆。

谈话:高山上的岩石在长期风化的过程中变得支离破碎,伤痕累累,那些破。

碎的岩石由于重力的作用就滚落下来,变成一块块棱角分明的石块,来到河道的。

上游。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这些石块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

生:流水。师:对,流水是又力量的。那么这些石块在流水的冲击下,又是怎样变成卵石的呢?小组讨论。

1)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师:石块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师:同学们,大自然中的岩石在流水的冲击中也会变成这样的吗?你们想不想看看?(出示**)

4)小结:岩石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岩石和岩石之间发生碰撞、摩擦,这样一来,岩石越来越小,棱角逐渐被磨圆。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磨圆作用。

岩石经过磨圆作用以后就变成卵石来到河道的中游。

总结:卵石的形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风化阶段。

第二阶段:搬运和磨圆阶段。

四、拓展延伸。

1、 河道下游的沙是怎么形成的?

2、高原上的沟壑是这样形成的?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10卵石的形成》教案 2

鄂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0 卵石的形成。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 搬运 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流动水的力量 重力对地表改变的作用。2.体验科学 中证据 逻加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3.形成喜欢大胆想象,想知道,...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10卵石的形成》教案 1

卵石的形成。教学目标。1 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 搬运 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流动水的力量 重力对地表改变的作用。2 体验科学 中证据 逻加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3 形成喜欢大胆想象,想知道,爱提问的科学态度。渗透科学自然观 ...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10 动物的运动》教案

首师大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动物的运动。一 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动物的运动形式。2.了解人在行走时与跑动时有什么不同。3.了解各种动物的运动与它们身体构造的关系。4.通过观察动物的运动,发展观察能力。5.学习建立模拟人的走与跑的动作模型。二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 教学难点 了解各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