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发布 2020-07-28 21:34:28 阅读 6729

九。一。学。

校。六年级组。

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方程

1、解形如ax±b=c和ax÷b=c、ax±bx=c的方程。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 。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找出相等关系。 解决问题的基本类型:1、已知数量甲及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少)几。

求数量乙的实际问题。2、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3、已知周长或面积,求其他未知量的实际问题。

4、隐含其他数量关系的解决问题。

3、突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 用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步骤:a、找一找(关键句);b、说一说(等量关系,一般有三种,选择顺向思维的);c、列一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d、解一解(把ax看作整体或逆用乘法分配律把ax±bx合并成(a±b)x,求出x的值后,再求ax和bx的值);e、查一查(检查结果并写答)。

注意:未知数的数值后不写单位。

4、重视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进行节约能源教育。

第二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1、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结构与特征;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体积、容积的意义,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单位的进率及简单换算。

2、做好课前准备。

3、突出实物和展开图中面的对应关系。长方体表面积=2个底面积+侧面积(4个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4、变中求同,感悟规律。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6、易错练习:①已知长(正方体)棱长总和,长、宽、高中的两个量,求其表面积和体积。问题:

不能正确运用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倒推出高的求法;单位混淆。②粉刷教室。问题:

分析不清要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以及每个面的长、宽对应的是长方体的那条棱;计算不正确;单位不统一。③铺地。问题:

用地面面积÷砖的边长。④把一根长46分米的长方体木料截成4段,表面积就增加2.4平方米,求原长方体木料的体积。

问题:不明白增加的2.4平方米是几个截面的面积;用截面面积÷2来求侧面的长(或宽),不会直接用横截面积×长来求体积;不看单位。

⑤“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侧面展开正好是个正方形”的类型,不能把图形各部分的关系通过画图来分析,想象不到“底面周长=高=4条底面边长”;有的学生以为“侧面展开”是左右两个侧面展开。⑥“把一实物浸没在水里”的相关问题。⑦“在长方形四个角各剪一个正方形,然后做成无盖的盒子”的问题,找不到做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建议画图。

⑧游泳池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1、把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意义部分要理解并掌握算式与意义的互逆关系。5×1/2——表示5的1/2是多少。

2、注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注意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的量,完善知识结构。

4、教育学生掌握环保的简单知识,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

第四单元、分数除法

1、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探索算法。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适当安排对比性练习,促进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4、易错点:1、错在用被除数的倒数乘除数了。2、没有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却错乘了除数。3、单位“1”不止一个时,找不准单位“1”。

第五单元、认识比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3、比的意义分为: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量。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都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例:

3/5既表示3:5,还可以表示3:5的比值。

区别:比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比值是一个数值。比值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整数。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化简比依据是比的基本性质,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求比值的依据是比值的意义,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结果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留出足够的空间。

2、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 解决问题中:甲数比乙数少2/5,找单位“1”有一定困难。

3、适当安排对比性练习 ,例3/4×4/5÷3/4×4/5; (3/4×4/5)÷(3/4×4/5)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选择较为典型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替换和假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过的画图和列表的策略,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

3、适当控制实际问题的数量和难度,突出对策略本身的认识和体验。

第八单元、可能性

1、循序渐进地教学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

1、提供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学习素材。

2、给学生留给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

3、把百分数的学习与统计有机结合。

4、突出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

关注家庭生活用水生活中要节约用水

整理知识期末复习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及基本性质,利用数量关系,会列方程解答需要两三步实际应用题。

2、掌握分数乘除法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题。

4、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及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5、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

6、进一步掌握分数表示(百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们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 工具和机械 形状与结构 能量 和 生物的多样性 四个单元组成。在 工具和机械 单元里,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 轮轴 滑轮 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在 形状与结构 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 拱形 框架等形状结构...

教材分析六年级

小学 数学 教材 冀教版 11册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冀教版 实验教科书 数学 六年级上册 是供义务教育阶段六年级上学期使用的。本册教材是根据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目标进行编写的。本册教材坚持了冀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 编写原则和编写特点,力图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所...

六年级教材分析

六年级教材分析李文娟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 老师们 下午好!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 教材分析请恒美学校的老师们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请竹小老师与我们一起分享。参加教材分析的是郑中平老师郑文英老师,黎月菊老师。六年级语文教学我们做什么?课程标准要求如下 1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