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女娲造人教案语文S版

发布 2020-07-28 04:28:28 阅读 9908

《女娲造人》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教会学生自读方法;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体会文中表现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2、通过比较阅读,掌握想象的方法和思路,体会想象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想象的能力。

4、激发学生**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1、激发和训练学生想象力,领会作者展开想象的思路、方法。

2、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3、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展开想象的思路、方法,并学会运用想象。

教学准备:多**教学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神话画面 (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 ,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学生推荐四名同学竞读,提醒注意两方面:

1.有没有不懂的生字词?2.朗读的节奏、语调、情感、重音等,并且不能读破句。

并思考:本文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板书:写了什么?)

出示多**课件,处理重点字词:

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

引导理解本文内容:

1)为什么造人? (2)造人的过程? (3)怎样延续后代?

二)研读品味。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神话故事创作的由来,并理解科技对于人类发展的意义。

1)人真是女娲造的吗? 那人是从**来的呢?

明确: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2)既然人不是女娲造的,那为什么会产生女娲造人的故事呢?(板书:为什么写?)

明确: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许多的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但那时的科学水平很不发达,他们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丰富的想象创造神话故事来解释。

引导思考:古人用想象创造神话是因为科技不发达,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了,许多神话都变成了现实,你相信吗?你能举出例子吗?

孙悟空拔毫毛变小猴子——克隆;顺风耳——**;千里眼——望远镜;嫦娥奔月——人类登月等。)

师导:对于一篇课文,我们不仅要知道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而且还要知道怎样写。(板书:怎样写?)我们这篇文章是怎样写的呢。

2.出示课件,对比阅读课文与《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思考:

1)你更喜欢课文还是两则短文,为什么?

明确::《风俗通》里的短文是故事的骨架,课文是在此基础上扩展起来的,内容更具体,想象更丰富。

2)课文在《风俗通》短文基础上扩展了哪些内容呢?请找出来读一读。

3)与《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相比,课文增添的内容中哪些最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找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

1.除女娲造人的方法外,你还能想象出其它造人的方法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2.想象一下,500年后的人类会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后发言。

三、作业布置。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女娲造人

1 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2 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3 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教学重点 1 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2 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文。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 盘古开天辟地 嫦娥...

六年级语文下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 女娲造人 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女娲造人 这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开天辟地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 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女娲同样感到孤单寂寞,她用黄泥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女娲非常喜欢,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个生物...

六年级下册语文《女娲造人》教学反思参考

5 女娲造人 教学反思参考1 一 成功之处 1.点击了学生的兴奋点。首先,选的文章是神话传说,是六年级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其次,课前唱歌让学生情绪由阴转晴,进而让学生讲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神话故事,课堂上晴朗起来,再由师以 人,是从 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我的祖先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几个问题将学生阅读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