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进度表。
1.1 地球概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能在图上指出极半径和赤道半径;根据赤道半径能计算出地球半径的长度;据图讲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2、方法与过程。
1)运用地球仪、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课本插图,让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
2)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
3)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以地球的外部圈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园,保护生存环境的情感态度,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海南有著名的旅游景点“海角天涯”,提问地球上真的存在海角天涯吗?(无)
即然没有海角天涯,那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大致都会描述球体)
新课教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我们大家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硕大的圆球,但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为了知道地球的形状,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另一说“盘古开天”。盘古又称盘古氏,传说生于天地混浊中,后来天地开辟,天高一丈,地日厚一丈,他日长一丈, 经历一万八千岁,天就极高、地就极厚,他死后,他身体的各部分变为日月、星辰、风云、山川、田地、草木、 名。
其实,在古代不仅中国人和印度人对地球的形状有各种传说和神话,古代西方人按照自己所居住的陆地为大海所包围的观察现象,也曾认为“地如盘状,浮于无垠海洋之上”。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你知道的有哪些,或你知道哪些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过渡:这些都是科学家们所进行的探索和发现,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来证明呢?
模拟实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问题:在海上远去的帆船为什么总是船身比船桅先消失?说明什么?
器材:乒乓球、直尺、火柴杆。
实验过程:根据已有知识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来说明地球的形状,学生分组讨论、操作,选择一组演示、说明。
小结:评价学生实验、并说明实验原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球的有关测定已经非常准确,通过人造卫星可以得到地球的一些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同学们可以对地球的形状客观的描述。
过渡:我们看上去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真的是一个完全、精确的圆形吗?不是。
2、地球的大小。
我们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大家看课本第四页的**,说出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是否等长?哪条长些?长多少?(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4千米。)
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6.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
4千米。所以说,地球其实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不过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通常我们就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过渡: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那它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呢?
二)地球的圈层。
显示地球的内部圈层。人们通过间接的方法了解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大致可以分为三层,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其实地球的内部构造,就像一个鸡蛋,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清,地核就好比蛋黄。
地壳由各种坚硬的岩石组成,但是它们的厚度不同,陆地地壳的厚度较厚,海洋地壳的厚度较薄。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顶部有岩石组成,在地幔中还有一层软流层。地核位于地球的核心。
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内部构造,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地球的外部圈层。
课堂总结】1.2地球自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根据方向能判断南北半球。能根据经度计算两地之间的时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区时”计算盘认知时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时区的学习了解地球自转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欧洲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冰川对欧洲地形地貌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3 地球的公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球公转所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知道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规律;知道五带的名称、界线及特点。
2、方法与过程。
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并根据生活观察和体验,初步理解太阳正午高度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懂得地球上的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地球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五带的范围和界线。
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围绕地轴始终不停地在进行运动,那么,地球除了自转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
学生:公转运动。
讲授新课:1、地球公转概述。
教师:地球的公转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浏览书本第10页第一段介绍,找出地球公转的概况,并完成下表:(课件显示**)
学生:填表。
教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
教师:显示地球公转flash动画,请学生到讲台前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
学生评价同学的演示,指出其中的错误,并进行正确的演示。教师再次强调地球是斜着身子在转,并指导学生用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地球公转的两句话。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教师:什么是直射光线?
学生:光线与地面成90夹角。
教师:板图。
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动画,让学生观察后自己归纳出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北回归线和最南界线南回归线。强调纬度数和纬度的写法,并画简图。
教师: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的夹角,而且在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致使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从而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一年中的有规律移动。
教师:书第10页“地球的公转示意图”,请指出图中四个位置太阳直射点分别在什么纬线上?纬度分别为多少?
提问总结:太阳直射点总是在什么范围内往返移动?
一年中,能获得两次太阳直射机会的地区是哪?
一年中,只能出现一次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哪几条?
上海有没有太阳直射机会?
四季。教师: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与昼夜长短的变化、热量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
那么,什么叫正午太阳高度,我们可以看书本第11页的“上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图,得出中午12点整时的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叫正午太阳高度。
教师:上海有没有被太阳直射的机会?
学生:没有。
教师:为什么没有?跟什么原因有关?
学生:跟纬度位置有关,上海在南北回归线的外面。
教师: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下上海的纬度位置大约为多少?
学生:30多一点。
教师:这样讲对吗?
学生:北纬31。
教师:对了。上海没有太阳直射,那么每天中午太阳的位置应该是怎样的?从三幅图中来找出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发的两个人一对开始讨论图中的内容。
学生:图中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一样,人影子的长短也不一样。太阳总是在人的南面,人的影子都是朝北的。
教师:接下来我们用手电筒来做一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在不同的照射情况下,照射面的大小、亮度是否有不同?
学生:直射的时候,照亮的面积小,亮度强;斜射的时候,照亮的面积大,亮度弱。
教师:太阳高度大的时候,照射的面积小,获得的热量多,留下的影子短;太阳高度小的时候,照射的面积大,获得的热量少,留下的影子长。以此,我们可以区分冬季和夏季。
现在,大家把练习册翻到第5页第四大题,检验一下掌握的情况。
教师:下面我们把这一部分内容作一个汇总。
五带。显示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
五带的名称?
五带之间的分界线?
五带的气候特点?
什么是极昼极夜?
**极昼期间太阳运动轨迹的flash动画。
2.1 全球海陆分布。
一、教学目标。
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海陆比例并能从地图上判读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及洋、海、海峡等。知道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用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六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教案全集
六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教学计划表。2017年9月。一 基本要求 教学计划的编制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理念领衔体现科学性,注重实践强调操作性。在开学后2周内完成。二 主要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 学期目标要求 教学内容任务 重点难点分析 学法习惯培养 教学方法措施以及教学实...
六年级地理第二学期练习
1 地球的运动。一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笔在图上描出地球自转方向。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现象和现象。3.从赤道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是呈旋转,南极上空俯视,是呈旋转 选填 顺时针 逆时针 4.判断图中昼夜情况 济南印度洋太平洋主要是北冰洋主要是。5.东京 济南 ...
六年级体育第二学期教案
六年级体育学科教案。第17周第2课。六年级体育学科教案。第17周第1课。六年级体育学科教案。第16周第2课。六年级体育学科教案。第16周第1课。六年级体育学科教案。第15周第2课。篮球小知识。第15周第1课。教学内容 1 篮球赛规则。2 三人半场篮球规则。教学目标 1 了解篮球赛的比赛规则。2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