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期末试卷分析

发布 2020-07-20 22:48:28 阅读 3565

2009-2010第一学年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分析。

任课教师赵凤琴。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是县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的期末考试。主要考试范围为整册书。目的是检测开学半年以来,学生在本阶段学习的情况。

六年级试题主要分为七题: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直接写得数、求比值、解比例),画图题、解决问题、统计。此次考试针对了整册书的重点,试题题量适中,尤其是基础知识部分,概括了整册书的重点,由于本套题综合了各类题型的计算题目比值适中,拔高题适中,对于各类学习认真的孩子基础扎实的孩子学习成绩高一些。

二、考试情况分析各题统计数据。

六1、六2共89人参加考试。六1班平均84.5分,优秀率为:

60%及格率为:95.5%;六2、班平均86.

24分,优秀率为:72.72%及格率为:

93.18%

三、分数段分布情况统计表:

从整体上孩子们的分数段上来看孩子们得分较为均匀。

1)答题情况分析。

填空题为得分题。89人有26人失分,失分最多的有二人均为5.5分。

二判断题共有37人答对,本题为失分题,失分最为严重的为判断2。

三题选择题都做对的共有32人本题也是失分较重的一题。

四题计算共有四题共42人失分,失分最多的为13分,从总体上来看孩子们的计算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的题高是一项应常抓不懈的工作。

五、做图题,89人中有32人出现失误错。本题考察了孩子们灵活运用的能力,和画图的准确性,考察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

六解决问题:为得分题89人只有9人由于马虎出现了失分的想象。

七统计共有29人出现失分。失分最多的失3分。

整改意见。1.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具体做法如下: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针对本次考试的问题为导向,我认为六年级孩子的作图能力的培养很重要,计算能力的加强,也应放于重中之重的位置,每天都要坚持不懈的练习一定的计算型的题目。

2、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本,扎实的渗透好教材的重难点,夯实基础,不忽视任何细节,,增加每日堂堂清练习。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策略,使学生喜欢解答应用题。

4、精讲多练,继续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增加举一反三的题目类型。要让孩子们掌握学习的能力。

5、加强中间生的促进活动,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争取他们超常发挥。

6、在以后的复习当中,要精选题目,自己组题,争取不落下一个人把每一项重点知识都能学得优秀。

7、加强作图等动手题型的练习。

总之,我要以本次考试为切入点,严格要求孩子们的学习,把握住每一个细节的变化,争取更大的进步。赵凤琴。

六年级期末试卷分析

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现对上学期期末试卷进行分析。五年级考试试卷难度居中,题型多样,灵活性较强,考测的重点偏向于学生的积累运用 阅读 生活实践。本试卷比较注重 双基 与 能力 的评价。如试卷中的字词,常用词汇的积累,古诗词以及名言的默写仍就占一定的比重,死记...

六年级期末试卷分析

模拟试题 考生注意 1 考试时间120分钟。2 全卷共三大题,总分120分。温馨提示 我只悄悄地告诉你,细心 沉着 自信就一定能考好!一 积累与运用 20分 1.请你给下面这段话中的两个加点字注音,并改正这段话中的两个错别字。说明 只找到错字没有改正或改得不正确不得分 4分 起点如天色破晓的绯红,微...

六年级期末试卷分析

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柯双全。一 命题。1 重视识字写字。1 卷面分数增加到5分,促使学生提高书写质量。2 词语的书写检测生字的理解和使用。试卷上,有选择正确读音 正确书写等练习,这都有助于生字的学习和掌握。2 重视语言积累及运用。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很好考察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