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期末试卷分析

发布 2020-07-20 22:37:28 阅读 8626

【模拟试题】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三大题,总分120分。

温馨提示:我只悄悄地告诉你,细心、沉着、自信就一定能考好!】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请你给下面这段话中的两个加点字注音,并改正这段话中的两个错别字。(说明:只找到错字没有改正或改得不正确不得分)(4分)

起点如天色破晓的绯红,微微晨曦点染着气象万千的苍穹;起点如大江大河的源头,涓涓细流孕育着一泄千里的波涛。起点之美,起点之力,必将激发你永往直前的斗志,百折不挠地完成每一份人生的答卷。初一阶段是你人生的新起点,祝同学们创造精彩人生。

注音:穹折

改错应改为应改为

2. 下面成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载歌载舞惊恐万壮天经地义嘎然而止。

b. 相题并论势不可挡镇定自若暴跳如雷。

c. 负荆请罪唇枪舌剑惴惴不安瞬息万变。

d. 芸芸众生孜孜不倦针锋相对忠于执守。

3. 在下面短文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2024年4月,***主席访问美国,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国际 、国内 、两岸是中国当前所要努力的方向,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目标与需要,来进行有计划的改革。

a. 和平和谐和气 b. 和气和谐和解。

c. 和平和气和解 d. 和平和谐和解。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大学实行阳光招生。(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地招生)

b. 沉溺网络、迷恋韩日漫画,已成为影响部分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杀手”。(心理杀手:指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

c. 球迷们强烈**比赛不公,要求吹黑哨的裁判立即下课。(下课:被免职或主动辞职)

d. 为了满足人们饮食健康的需求,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指绿颜色的蔬菜)

5.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多哈亚运会,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 中国读者通过《时间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

c. 每当我听到《吉祥三宝》这首歌时,心里总是十分感到温馨。

d.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的关键。

6. 仿照下面两句的格式,发挥想像,再写出两个关于书的比喻句(字数可比例句略多)。(2分)

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仿句(1

7. 仔细观察下面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2分)

含义:8. 古诗文积累,默写:(4分)

1)却看妻子愁何在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3)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以暗喻的手法,抒发读书后产生的感想的诗句是: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5题(15分)

法门寺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先将玄奘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座山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三两棵松树。

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说:“这棵树是这里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玄奘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就说:

“它只能做煮菜的薪柴。”方丈又带玄奘到那片郁郁葱葱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

方丈问玄奘:“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

玄奘说:“是因为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方丈郑重地说:

“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 )阳光,为了一( )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松树,在灌木中鹤立鸡群,不愁没有阳光,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

”玄奘听了,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林的树了。方丈,我是不会离开法门寺的!

”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潜心苦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是的,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9. 请在第二段空格内填上合适的量词。(1分)

10.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1)芸芸众生2)鹤立鸡群:

11. 更多的接受阳光雨露的松树为什么反倒没有成材呢?(2分)

12. 为什么说“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2分)

13. 你认为方丈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14. 找出文中的主旨句,规范地抄写在下面。(3分)

15.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12分)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

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

这株柳树没有( )命运,也没有( )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 )和( )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16. 请在原文最后一段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17. 作者写柳,为什么一再强调高原环境?(2分)

18. 用横线画出具体描写青海高原一株柳树的句子。(2分)

19.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仅仅是在写柳树吗?请简单谈谈理由。(2分)

20. 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4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1-27题。(13分)

冬天,瑞雪普降,雪花飘飘洒洒,可爱极了。

雪花是美丽的。它雪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天空徐徐降落。看它漫天飞舞,令人神思飞扬。古人把它比成飘忽的柳絮、盛开的梨花,它是多么值得人们赞美啊!

雪花是奇异的。每一朵小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风姿。

有的像明亮的星星,有的像细细的衣针,有的像六边形的花瓣,有的又像张开的六把小扇,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世界上有不少雪花图案的收集者,用毕生精力拍下数千张雪花**,竟未发现彼此一样的图案。

雪花是宝贵的。它能降低土温,冻死害虫。它又能湿润土壤,使庄稼有充足的水分。它还含有很多氮的化合物,是庄稼的好肥料。

瑞雪飘飘,大地分外妖娆。人们心头无比喜悦,充满新的希望。

21. 认真审题后填空。(2分)

雪花是(美丽的),雪花是( )雪花是( )这是短文描写雪花的三个特点。

22. 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把雪花比作了什么?写在下面。(2分)

23.﹒请给短文加一个题目。(1分)

24. 这篇短文条理清晰,采用( )结构来行文布局。(1分)

25. “瑞雪普降,雪花飘飘洒洒,可爱极了。”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雪花( )的感情。(2分)

26. 本文语言生动而形象。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自选角度加以赏析。(3分)

27. 回忆历代名人咏雪的诗句,把你记得的一些名句默写下来。(至少写两个完整诗句)(2分)

三。 作文(60分)

1. 中国是礼仪之邦,婚丧喜庆,逢年过节,人情往来,少不了“礼物”,礼物,反映了风俗时尚……;礼物,蕴含亲情、友情……;礼物,折射人性、修养……。在礼尚往来之中,演绎了许许多多令人回味的故事,请以“礼物”为话题作文。

六年级期末试卷分析

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现对上学期期末试卷进行分析。五年级考试试卷难度居中,题型多样,灵活性较强,考测的重点偏向于学生的积累运用 阅读 生活实践。本试卷比较注重 双基 与 能力 的评价。如试卷中的字词,常用词汇的积累,古诗词以及名言的默写仍就占一定的比重,死记...

六年级期末试卷分析

2009 2010第一学年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分析。任课教师赵凤琴。一 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是县统一组织 统一命题的期末考试。主要考试范围为整册书。目的是检测开学半年以来,学生在本阶段学习的情况。六年级试题主要分为七题 填空,判断,选择 计算 直接写得数 求比值 解比例 画图题 解决问题 统计。此次考...

六年级期末试卷分析

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柯双全。一 命题。1 重视识字写字。1 卷面分数增加到5分,促使学生提高书写质量。2 词语的书写检测生字的理解和使用。试卷上,有选择正确读音 正确书写等练习,这都有助于生字的学习和掌握。2 重视语言积累及运用。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很好考察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