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发布 2020-06-24 08:22:28 阅读 1826

迟相辉。第一方面:教材的主要内容。

这一册教材共十个单元。一、数一数(是将义务教材准备课中“数数、认数”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二、比一比(是在义务教材准备课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基础上,增加了比长短、比高矮的内容构成的一个单元),(将义务教材中“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折分为两个单元)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四、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在义务教材“认识图形”一单元的基础上,增加了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内容),五、分类(是在义务教材准备课中“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内容构成的一个单元),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七、11~20各数的认识,八、认识钟表,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十、总复习。

还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同时,他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必须掌握。

第二方面: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数一数。

通过数数活动,学生初步数数、读数,初步学习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 让学生初步知道用数表示自己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

这一单元数数练习为今后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多位数打下基础。

第二单元比一比。

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同样多”和“多”“少”的含义。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操作、观察、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会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会用自已的语言描述两个事物之间的多少,长短,高矮。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多少。明确"多少"、"长短"、"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发展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会用不同的标准来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和高矮,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书写规范工整。会用5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5以内的数的顺序和每一个数的组成、分解。

认识符号“ >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5以内数的大小。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能用“>”或“=”和词语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结合5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让学生抽象出加减法算式,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初步体验想5以内的加减法得数算法的多样性。 初步会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5以内数的组成、分解和加减法。在学生自主**数的组成、分解和加减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知道他们的名称。会用这些图形拼简单的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述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对它们进行分类。

初步发展几何形体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和图形的各种运算打基础。

第五单元分类。

会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功能等进行分类。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能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认、读、写这些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位置。 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分解。进一步认识“>”或“=”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正确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正确的读写1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思考,体验算法多样性。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认识“十位”、“个位”,能够正确地认读写11~20各数。能正确地口算10与几相加和相应的减法。

初步能估算2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小棒的操作和计数器、数位表的使用,继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用三个单元学习1—20各数及相应的加减法,为今后学习数与计算打基础。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机械钟的钟面和电子表。会认读、写整时、半时和几时半。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拨钟等活动,发展观察能力,辨析能力。为下一步学习具体时间以及时间的计算做准备。

第三方面:一年数学上册知识结构。

一、数一数。

一。二、比一比

年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数。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学。五、分类。

六、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知 识七、 11—20各数的认识。

结。八、认识钟表。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构。十、总复习。

第四方面:在教学方面的思考。

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先准备一些各种形状的物品,如:茶叶罐,饮料罐,墨水瓶,粉笔盒,乒乓秋等,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观察、交流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而**“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相同”,这样就可以了解到物体形状的特征……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对现实情境的感受进行探索,将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发展空间。

观念。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数学知识。

一年级的学生最喜欢动手了,动手操作其实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例如教学“9加几”时,在学生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请学生操作 “放进1盒凑成10”的,然后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直观了解凑10的过程。接着,组织“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边实际操作边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

外显的动作驱动内在思维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理解新的计算方法。

三)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获取数学知识。

本册教材设计了大量合作和交流的内容,如比长短、比高矮的活动,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如共同**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特征,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交流自己分类的标准和分的结果等,都需要合作完成。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在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后,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探索数学,并主动地与同桌进行交流。

让学生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学习活动中,无形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9加几”时,由“学校运动会”的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后,把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任务”交给小组来完成。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会有自己的思考方法,会产生“点数”“接着数”“凑10”等多种计算方法。

接着,请小组向全班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别人和自己找到的不同的方法,由此领悟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方法。同时,在交流中,学生欣赏自己的发现、欣赏本组的成果、欣赏全班发现的多种方法,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兴趣,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认真组织练习活动。

数学每节课都离不开练习,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册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练习资源,我们应不断探索如何组织练习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出发,组织丰富、有趣的练习活动,同时要关注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认识半时”时,教师在学生探索时针、分针半时指向特点后,让学生参与不同的练习活动。①说一说。说出书上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上课、锻炼、看书几项活动的时间是几点,再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

②互动游戏。听一方指令拨出钟面时刻,先由教师发指令,学生拨,再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③自由选择。

在钟面上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告诉小伙伴,这个时刻自己在做什么……最后,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每项活动环环紧扣,并且富有生活情趣。用实践活动巩固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同时逐步形成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

五)、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上注意养成以下良好习惯:

1、 倾听习惯,包括:身体到位;眼睛专注;情绪到位。

2、 发言习惯,包括:自信,声音洪亮、大方;站姿挺拔。

3、 写字习惯,坐姿培养;尽量少用橡皮。

4、 动手习惯:让学生会拿出、摆放、收放数学书、铅笔盒。会翻书,找到学习内容。会拿出学具,用好学具,用后整理学具,逐步养成使用学具的良好习惯。

5、 合作习惯:初步学会与同桌或前后位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6、 观察习惯:会按一定顺序观察情境图。

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学时,我们要设计学生喜爱的、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进行数学学习。充分利用语言、**、教具等手段让学习变得有趣。

七)、抓住关键点何以错点教学。

一年级教材内容简单,而实际上越简单的内容教学困难就越大。学生就越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我们总结了一年级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和易错点并在教学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1、容易写错的减法算式。

比如(花朵的图),原来有3朵花,减去了2朵,还剩1朵?减法算式是3—2=1,学生总爱写2—1=1。找不到原来的被减的数,老师们可以采用让学生找原来有几个?

找到了原来的数,也就找到了被减数。还有一种是,四个鸡蛋都打破了(鸡蛋图),学生爱把4—4=0写成4—0=4,把四个鸡蛋都破了看成是没有了。

一年级数学上册五总复习3教材解读浙教版

总复习 3 教材解读。总复习 3 主要复习图形认识 统计等知识。第1题,整理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可以借助学具进行分类,也可以根据书上的直观图进行分类。教学时,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图形让学生来辨析,也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先出示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像什么,分别由哪...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蒋雷萍。一 各单元的修改情况。1 第二单元 比一比 原来 想想做做 一共安排了5道题,现在增加至7道,还增设了一道思考题。增加的题目内容包括 三条折线比长短,三杯水比多少。三中水果比轻重。2 第三单元 分一分 原 想想做做 第3题移作 试一试 原第4题改为用不同方法分茶杯 色彩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假如单以金钱来算,我在香港第。六 七名还排不上,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但我认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么做。照我现在的做法我为自己内心感到富足,这是肯定的。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蒋雷萍。一 各单元的修改情况。1 第二单元 比一比 原来 想想做做 一共安排了5道题。现在增加至7道。还增设了一道思考题。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