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2)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大朗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蒋国冰。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使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景。针对《观潮》教学,我进行了如下思考:1.要给学生足够的感悟体验的时间。
学生根据。三、四自然段中的词来背诵,会背诵的只有少数学生。我反复思索,如果让学生朗读体验时间更长一些,多一些背诵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背诵时间再能长一些,学生背诵这些描写精彩的句子就更容易一些,课堂效果会更好一些。
比如说,先启发学生想一想:“远处的声音、景象是怎样的?近些时又是怎样的?
再近些又是怎样的?”细读思考后,根据教师的启发去联想,在头脑中展现大潮到来时的画面,最后再根据打出的幻灯片作为依托,背诵课文可能就省时省力了。2.要灵活机智的驾驭课堂。
我在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时,我范读课文,配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一天下奇观的景象。读时,我却将“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读成了“浩浩荡荡地向我们飞奔而来”明显的错误!怎么办?
我读完后说:“老师在读浪潮‘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时,故意读成了‘向我们飞奔而来’,你们是否感受到了浪潮的气势磅礴?是否感受到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
你的眼前浮现出的情景又怎样呢?”学生竟在谈感受时说:“我感受得更真切,好像钱塘江大潮就在飞奔而来。
”如此一来,因为我的过失得到及时地补救,竟然变被动为主动,倒真给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这说明,教学需要反思,需要积累“失败”的经验。但教师必须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去随机诱导、现场处理、及时调适,并在学生的课堂交流中去灵活点拨,有机渗透。
3.根据学生的需要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我在四⑷班上了第一节,感觉到课堂的沉闷,学生感悟的肤浅。我思考: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
第二课时重点突破,感悟钱塘江潮的壮观。但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如此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易激发了,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能真切地感悟这一壮观景象,如何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所获。看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
于是,我便将文章的。
三、四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在四⑶班便这样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事实证实,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最大收获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
4.超越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本。
我在“现场直播”给画面配解说词这一环节时,先让个别学生上台当小主持人讲解,练习给画面配解说词,当时由于离下课的时间还有五分钟,我便临时调整课堂思路:让同桌互相讲解画面,配解说词当小主持人。如此一来却出现课堂的精彩镜头。
学生既大面积地参与了语言实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同学们再次感受了钱塘江潮的“天下奇观”。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人教版
第二十二课观潮。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 四自然段。教学重 难点 目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涨潮 退潮的录象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 同学们见过涨潮 退潮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观潮》教案
导语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雄伟 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2.认识 罩 屹 等生字,会写 潮 称 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3.边读边想象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观潮 教案。设计理念。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 通过美读 美解 美赏 美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经典美文中的语言美 结构美 思想美 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文言文的教学是离不开诵读的,古语有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 诵读 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