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

发布 2020-05-27 03:41:28 阅读 5191

1、杠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了解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掌握动力臂和阻力臂的作法。

2)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识别出杠杆。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杠杆的结构。

2)经历绘制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3)通过实验**杠杆平衡的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在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使自己工作方便的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实验**杠杆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1.作杠杆的力臂。

2.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杠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一)课前准备

1.生活中杠杆类的小用具。

2.**杠杆平衡条件得实验器材:杠杆,支架,钩码

3.多**课件。

二)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长城,金字塔**,想:当初人类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是如何把巨大的石条搬上高处的呢?(看教材64页**)这种木棒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演变。

现代建造高大的建筑用塔吊,生活中有剪刀,钓鱼竿,天平……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三)合作交流,解读**。

1.认识杠杆。

1)小结杠杆类机械的共同特征。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对照**,熟悉杠杆相关的五个名词。

3)图示法表示杠杆的五要素。

4﹚练习动力臂和阻力臂的作法。

2.**杠杆的平衡条件。

1)理解杠杆的平衡(静止或匀速转动)

2)(点拨)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这时力臂与杠杆重合。

3)学生分组实验

4)收集,分析实验数据

4)总结归纳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f2· l2

等臂杠杆:l1=l2 f1=f2 不省力也不费力

费力杠杆:l1<l2 f1> f2 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

四。课堂小结

1.认识杠杆

2.**分析的平衡条件

3.了解杠杆的几种应用

五、 思考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分别考虑这句话的准确性。

2、杠杆的平衡。

教学设计说明: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知道杠杆平衡的概念。

2、 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3、 会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什么样的杠杆省力,什么样的杠杆费力,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4、 知道动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与杠杆省力和费力的关系。

5、 尝试科学**的方法,经历实验过程。

二) 能力目标。

1、 学生通过实验,运用规纳法、探制变量法**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通过小组讨论,去发现杠杆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如何分类,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规纳能力。

3、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

通过**,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懂得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从而创造出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

三、课程资源

1、 课本图—8。

2、 杠杆和它的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投影仪及投影片。

3、 杠杆的平衡条件,由平衡条件得出的推论。

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可以省力,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2)动力臂小于阻臂,要费力。

3)动力臂与阻力臂相等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4、 使用省力杠杆时,动力作用点移动较大的距离。

5、 多**课件:杠杆的分类。

6、 商店、修车点、家庭里的各种工具、机械设备等。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依据“问题---**”模式设计,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形成**精神。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控制变量法),二是通过例题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杠杆的应用。

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评价反馈应用创新。即通过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经历假设与猜想,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出影响杠杆平衡的有关因素,感悟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出什么样的杠杆省力,什么样的杠杆费力,什么样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五、教学流程。

情境1设问——实验——记录分析——结论——推论——情境2想一想——情境3做一做

六、教学反思

1、 改为分组实验,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的精神,享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

2、 在利用平衡条件得出杠杆省力、费力的推论时处理恰当,能培养学生利用公式去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意加强引导。

3、课本--8的两次引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升华。

3、滑轮、轮轴与齿轮。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滑轮、轮轴等;

2. 了解滑轮、轮轴和齿轮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培养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 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 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重点难点。通过对研究主题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滑轮、轮轴和齿轮的特点。

教学准备。相关的**和**;

滑轮、轮轴和齿轮、铁架台、钳子、扳手、螺丝刀、钉子、螺丝、钩码、测力计、绳子、汽车方向盘的模型、木板、垒球棒、四驱车模型。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图。

导入:在工地上,大吊车正在轻松地把大捆的钢材吊起来。

问题:吊车的力气真大!是什么让吊车能轻松地吊起沉重的钢材呢?

**:出示吊车的**。

质疑:观察吊车**,吊车上的轮子到底起什么作用?

二、活动一:几种奇特的轮子。

导入:为了研究轮子中蕴藏的科学道理,我们就要找出身边常见的一些轮子。

**:出示课本图。

一、课本图。

二、课本图三。

讨论:这些轮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

交流: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对答案进行梳理和完善,引导学生认识几种不同的轮子。

**:**“滑轮” **、“轮轴” **和“齿轮” **。

小结:认识三种不同的轮子。

滑轮:轮子的边缘带有槽。

轮轴:大轮和小轮叠在一起,由大轮(通常是把手)带动小轮**轴)转动。

齿轮:轮子边缘带齿。

拓展:这三种轮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我们还能找出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轮子?它们有什么作用?

三、活动二:研究滑轮的作用。

**:出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

导入:这是两个滑轮的**。大家能找出这两个滑轮有什么不同吗?

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

小结: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

动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

问题:这两种连接方法不同的滑轮在使用中作用是否相同?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自己的想法吗?

设计:小组活动。利用常见的材料设计实验。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方案,教师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梳理和完善,强调制作中的注意要点,并选定最佳的实验方案。

指导:介绍测力计,引导学生利用测力计进行数据测量。

活动:小组活动。学生根据小组选定和优化的实验方案,分小组利用滑轮、钩码和测力计进行实验,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分别研究动滑轮和定滑轮吊起相同重物时,用力的方向和大小有什么不同。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数据以及观察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完善,引导学生从数据的分析中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滑轮” **。

小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可以省力。

拓展:在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动滑轮和定滑轮?

四、活动三:制作小吊车。

教具:出示铁架台、钩码、两个小滑轮、绳子。

导入:这里有一些实验用的材料,大家能不能把这些材料组装成一个可以搬运重物的滑轮装置呢?

活动:分小组动手制作一个符合要求的滑轮装置。

汇报:请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设计,引导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完善小组的滑轮装置。

问题:这个滑轮装置在搬运重物中,有什么特点?是不是省力滑轮?

讨论:小组进行讨论,思考原因。

活动:小组活动。各小组学生利用测力计测量本小组设计和制作的滑轮装置,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中,并进行分析。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实验数据和发现,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质疑、梳理和完善,引导学生从数据的分析中发现滑轮装置的特点。

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试卷

三 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20分,每空4分 1 保护动物我们可以。a.张网捕鸟 b.乱砍滥伐 c.污染水源 d.设立自然保护区。2 以下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的是 a.石油 b.煤矿 c.渔业资源 d.天然气3 下列不可 利用的是。a 纸类 b.塑料 c.玻璃 d.油漆和颜料。4 搬...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试卷分析

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科学试卷分析。迷城中学胡欢欢。一 总体情况。这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六年级两个班的成绩如下 通过比较,二班比一班考的好些,前两个分数段的人数比一班多8人。一班缺乏尖子生,与平时考试的结果相差很多,可能因为一班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发挥失常,答题不灵活。两个班30 39...

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期中试卷

从江县城关第一小学2017 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文化水平测试。六年级科学 苏教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1 人进入青春期后和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2 青春期男女最先出现快速生长。青春期发育除了身高和体重突增以外,另一个特点就是的开始。3被人们称为现代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