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发布 2020-05-18 20:35:28 阅读 8488

上海市崇明中学潘峰。

与去年高考语文试卷相比,今年上海卷继承了近年来逐渐形成的海派特色,充分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浓郁的人文气息、开放的思想理念和新颖的命题思路。试卷总体框架、构成、题量与去年相同,题型相似,难易相当。试题设计科学严谨,表述简洁明了,为考生提供了展现自己才华、彰显个性特色的舞台。

真可谓稳定中有变化,传承中求创新!难怪很多学生考完以后说,“这跟我们平时做的模拟卷没有什么两样”。

一、现代文阅读“稳定中有变化”

1、阅读的选材具有鲜明的导向。

试卷中第一篇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历来备受关注。如果选文生僻冷涩,或者抽象艰深,往往会对考生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今年上海卷秉承去年的风格,选择了一篇行文流畅、结构清晰、语言晓畅、可读性极强的文章命题。

文章以“建筑”为话题,**的是建筑创新的问题。这不仅为考生所关注,又切合上海这所现代化大都市开放大气的特色。不仅降低了考试起点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也使学生在阅读答题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

这篇文章选自2023年4月15的《文汇报》,原文题为《包豪斯——现代设计的摇篮》,无形中引领了学生关注时文,阅读美文,自觉陶冶自己的文学情操和艺术素养。

第二篇现代文选自2023年5月27日《解放**》陈祖芬的《西湖重》。《西湖重》以杭州西湖为话题,以杭州人“重西湖”为线索,表现杭州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浪漫的审美情趣。学生在阅读和练习中,也是在进行文化的洗礼和美的熏陶。

感悟自然和文化的美,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高考用一种特殊的形式,既是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考量,又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美育。应该指出的是,“文汇”、“解放”上海两大报纸为命题老师青睐,不能说是无意,应该说导向。

阅读文质兼美的现代文,应成为中学生阅读的自觉。

2、考查的内容契合“两纲”精神和要求。

今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12个问题,涉及《考试说明》规定的认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等,完美地体现了考纲的精神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譬如第等重点考查认读理解能力;第重点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第重点考查鉴赏评价能力。现代文阅读继续摈弃对文本零碎地解读,强调整体阅读和总体感悟,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标”和“语文考试手册”精神的突出显现。

3、问题的设计规范科学。

现代文阅读中12道试题设计的问题,表达简洁明了,设问指向清楚,要求具体明白,不为难考生。这样的设问,体现了命题者亲近考生,以人为本的命题理念。考生答题时,不必为审题而大伤脑筋,体现了高考语文平和的态度。

第12题,考查学生续写能力,为今年一道颇具开放性的主观性试题。考生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借助于联想和想象,为文章续写结尾。此题是近年来不多见的,颇有新意。

因为结尾段前面有“人在湖边走,边走边与那湖对话,是一种享受。不,不仅是一种享受……”的提示,要求考生所写内容不仅要符合文章的主旨和命意,还要能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旨之功效。语言的要求应是哲理的诗意表达;语言的风格也要与原文切合。

二、古诗文阅读“传承中求创新”

古诗文阅读继续传承以主观题为主的考查形式,考查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应该特别肯定的是,今年的文言文选文,特别是第2个文言文语段,从文体上看是文章序言,一改往年史**艰涩难懂之弊端;且选文的字数较去年减少,真正体现了“两纲”所规定的“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教学和考试目标。这是今年上海卷最新颖最可贵的变化。

这种变化多年来一直为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所期盼,此举深受师生欢迎,也希望为以后命题者所遵从和弘扬。具体来看,古诗文阅读的“传承”体现如下:

1、“名篇名句”的填空继续采用7句8空任选5空的形式,既体现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也适当降低了难度。本题所拟7句,前2句(3空)出自三版教材的共同篇目,中间2句分别出自h版、s版和新教材,最后2句出自课外。不管是《六国论》、《师说》,还是《史记》、《论语》,都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

这样设问兼顾到三种不同版本的学情,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启发并引导学生不仅要加强对教材涉及文化常识的识记,还要开阔眼界,自觉提升人文素养。

2、古诗鉴赏选用苏轼的词《阮郎归·初夏》。这是苏轼的一阙并非著名的作品,这样考查,回避了猜题的可能,增强了考查的信度。所设3道题,第14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词”的别称;第15题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从所给4项中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考生解读诗歌提供更多的消息和暗示,降低了难度。

第16题“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诗歌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这不仅需要考生捕捉景物的特点,再现景物所构成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还要能分析景物和感情之间的关系。这道4分的小题,具有很强的区分度。

3、今年的文言文阅读,继续注重对文段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注重对能力立意的考查。第一个语段选在《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属人物传记,文字浅易。所设5道试题,着重考查实词词义推断能力、古今异义、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文语句翻译和性格特点的分析归纳。

前4题考查“认读、理解能力”,最后一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仲长统“好学”“博涉”的杰出才能,直言敢谏的正直品格,“不矜小节”、狷狂自任的人生态度,“优游偃仰”、自娱自乐的生命境界,对每一位考生也是一种警省和教诲。

第二个语段选自南宋陈亮的《〈酌古论〉序》。文体为序言,议**。陈亮不仅在诗歌上颇有造诣,在学术上也很有见地。

他从中世纪对文武的一般看法中解放出来,提出了鲜明的观点——文以处世之才为标准,武以料敌之智为标准,才智运用于实际并得到了检证,才算真才智,而不能只从名义的形式来判断才智。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文武之道的看法,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他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文”和“武”相结合的人才,所以才饱读了史书和兵书,并从中总结出前人在军事斗争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作为“中兴”、“复仇”事业的借鉴。

这样一种把历史研究和实际事功相结合的观点,是异常宝贵的,它和中世纪思辨哲学的空谈是对立的,即便是在今天依然有深远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语段不仅内容警醒,而且语言简洁,富有表现力。所设计的5个问题,侧重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内容的分析与归纳、表达的鉴赏与评价,与第一个文言文语段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体现了命题者对能力立意考查的整体把握,也是秉承上海卷一贯的传统。

三、写作凸显“生命的光辉”

今年的上海卷作文延续了去年命题作文的形式,保持了作文命题的稳定性。去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侧重考查学生的“真情实感”,今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侧重考查学生意志品质和哲理感悟。但不管是情感体验还是意志品质,都是对学生生命意识、生存状态、人生境界的考量,鲜明地体现了“两纲”教育之“生命教育”主题。

必须跨过这道坎”,“坎”本义是低陷不平的地方,这里有比喻或象征的意味,意即人生中的障碍。“这”是近指代词,暗示所写的内容应该是新近发生的,而不是将来或过去很久的往事;“这道”限制了数量,即“这一道”,不允许考生在文中罗列诸多的障碍和磨难。“跨过”,就是要像刘翔跨栏那样,越过人生的障碍。

“必须”不仅意味着面对的障碍不是轻而易举能够跨过的,而且意味着它对于人生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文章的立意有鲜明的导向,只能写积极的态度和健康的价值取向。“必须跨过这道坎”与“我想握住你的手”虽同为七字标题,但后者限制了写作对象,只能是“我”,虽然“我”可以虚拟,假托别人之口来抒写自己的感悟,但毕竟限制了叙述或议论的角度;前者则是主语缺位,写作对象更为灵活自由。考生既可以写自己的人生体验,也可以写别人的生命感悟。

这一开放度,也体现了今年上海卷的变化与创新。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每个人都在生活、学习或情感方面,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障碍,而跨过这一道道坎,正是生命的成长与成熟。应该说,这是一道人人都有话说的作文题;而立意的高低无疑是决定作文类别的主要标尺。

从这种意义上说,这道作文题,彰显了生命意识,凸现了人性的光辉。

综观整份试卷,也有美中之不足。一般说来,每份高考试卷都会有一两道富有新意的题目。这不仅体现了命题者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的水平,对一线教师和全体学生也是一种正确的导向。

这不仅是一份高考试卷的必需,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需。考查今年这份试卷,新颖的题型乏善可陈,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跟我们平时做的模拟卷没有什么两样”,既是一种欣慰,也似一种微讽。

但瑕不掩瑜,这套试卷仍值得广大师生和命题专家们仔细玩味。

潘峰**:021通讯地址:上海市崇明县崇明中学邮编:202150 )

2023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2017 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 分。1.按要求填空。5 分 1 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 兰亭集序 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 登建康赏心亭 3 柳永 雨霖铃 中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 陆游 书愤 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

2023年上海 秋季 高考语文试卷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 1 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2 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 准考证号,反面填写姓名。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3 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

2023年秋季高考上海语文试卷

一阅读 8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1 6题。17分 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艺术品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局限于图像 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还应拓展到作品的物质性特征和存在方式。如果对中国传统的 卷轴 这一装裱方式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物质性特征常常是文化精神的某种映射。把卷轴和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