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 80分。
1.概括第①段大意。(25字以内)(2分)
答案:文献综述在国内学术界不太受重视,问题较多。(答对1点给1分)
细解:考点:“2.4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
”(请允许我保留“2.4”这样的序号,读者可以据此看出该题的难度,专家可以看出能力层级)段意的概括包括四步:先是理解并比较每一个句子;在此基础上,将本段文字分层,即将话题接近的句子归为一类,分析比较本段三个句子可见,第一句说的是一个意思,后两句说的是一个意思,这样就可以分成两层;归纳每个层次的意思;根据要求调整句式,形成完整、流畅的表达。按照这一程序,我们可以得出两个要点:
国内学术界不太重视文献综述;近年有好转但仍存在问题。这里有几个问题:第三句是对第二句所列现象性质的评价,估计会有学生照抄“罗列”、“机械、突兀,有生拼硬凑之嫌”、“伪综述’”等,应该也是可以的,但是有字数限制,选择其中之一又有不全面之嫌;所以,应该更概括一些,即一言以蔽之——“问题较多”;另外,调整句式,即为“文献综述在国内学术界不太受重视,问题较多”——这样的答案更简洁一些。
但是,也有问题,即近年好转这一意思没有表现出来。当然,就全文来看,第一段的作用就是“提出问题”的。文章的标题是“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可以看着文章的论点。
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分)
a.通常大多都b.大多通常都。
c.都通常大多 d.通常都大多。
答案:c细解:考点:
“2.3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这道题目很容易得分,首先,第一个空格前有“所有”,从语言搭配习惯上来说,必是“都”与之呼应,这样就只能选择“c”项了。而从命题者的用意上来看,应该是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第②段总领③④⑤段,与这三个空格呼应的词语有“必须”、“多”、“尽可能”。
另外,第②段第三处空格后还有“很少”一词与之呼应。当然,容易得分并不意味着真正掌握,还是需要从整体上理清文脉更靠谱。如果像春考试题那样要求填一个句子,就不那么简单了。
3.第③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答案:认真阅读(“认真”1分,“阅读”1分)
细解:考点:“1.2理解常用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在第③段,作者谈到对话,谈到“对话的前提自然是倾听”,谈到“别人说了什么”。在文献综述这个语境下,都是形象的说法。“说了什么”是“写了什么”,“对话”就是通过阅读交流,而“听”就是“阅读”,“倾听”就是“认真阅读”。
“倾听”本义是“认真听取”,是偏正结构。解答这样的题目一是理解它的本义,再弄清这个词语的风格(是形象的,还是凝练的?各有不同的技巧,也就有不同的解析路数),然后根据根据风格推断它在文中的意思。
4.简析第⑥段的作用。(3分)
答案:第⑥段强调学术刊物对文献综述的倡导与支持的重要性;是对核心观点的补充,使论述更全面。(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细解:考点:“2.2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如果题目改为“简析第⑥段在全文论证中的作用”,学生解答起来或许会更顺利些,方向更清晰一些。而简析某段的作用,学生一般习惯于从外在的结构形式上解答,诸如呼应、衔接、过渡(承上启下)等外在语言组织形式等等。但是,从答案来看,主要从论证的严谨、完整、周详等角度来考虑的,这是文章的内在组织。
解答的时候,先是概括段意,了解其核心的内容,其次是考虑其在论证的层次上的位置。通俗一点讲,还是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考虑,这一点学生是习惯的。概括本段意思,可知:
第⑥段重点内容是强调学术刊物对文献综述的倡导与支持的重要性。从论证的全面性上考虑,该段换个角度讨论“应该认真对待文献综述”,是从刊物的角度来谈的,所以是:对核心观点的补充,使论述更全面。
顺便说一下,为了保证对中心论点的充分论证,议**的结构安排,一般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正确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部联系;一是为论说中心论点服务;一是完整、严谨、自然。
5.联系上下文,对第⑦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3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2017 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 分。1.按要求填空。5 分 1 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 兰亭集序 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 登建康赏心亭 3 柳永 雨霖铃 中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 陆游 书愤 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
2023年上海 秋季 高考语文试卷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 1 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2 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 准考证号,反面填写姓名。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3 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
2023年秋季高考上海语文试卷
一阅读 8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1 6题。17分 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艺术品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局限于图像 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还应拓展到作品的物质性特征和存在方式。如果对中国传统的 卷轴 这一装裱方式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物质性特征常常是文化精神的某种映射。把卷轴和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