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教案原始稿

发布 2020-04-11 13:16:28 阅读 6665

数学教案。

七年级上册。

姓名: 文韬

班次: c203 c204

2011 年 9 月。

第一章有理数。

单元要点分析:

1、 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有理数的运算。

2、 本章的设计思路是:

1) 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自然地引入负数,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的确源自生活的需要,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

2) 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入有理数的运算。通过归纳,学生总结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教材还设计了许多利用有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 探索计算器的使用,利用计算器解决复杂数据的实际问题,处理好符号,运算就容易了。

3、 本章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注重数感的培养,注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注重解决问题和探索规律,淡化繁杂的运算。注意数学的思维方式:

观察、探索——抽象——直觉判断或类比、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培养。

4、 有理数运算与小学四则运算相比,主要是符号问题,处理好符号,运算就容易多了。

5、 重点、难点。

1) 重点:有理数的运算。

2) 难点:对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

6、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

2) 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表示有理数的大小。

3)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4) 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 发展观察、猜想、验证等能力,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7、 课时安排(约20课时)

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课时。

2) 数轴、相反数、绝对值3课时。

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课时。

4) 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

5) 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

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7) 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

8) 有理数的除法2课时。

9) 有理数的乘方2课时。

1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

11) 用计算器计算1课时。

12) 小结与复习3课时。

1.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目标:1、 从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中引入正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 在现实的情景中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3、 通过有关正负数的来由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应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新学期开学,初中数学学习方法介绍,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要求)

一、 创设情境,引入负数。

、(出示投影)教师自己的存折。

其中有一栏:“存入(+)支出(-)这是什么意思?

、观察温度计。

二、议一议,应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你还见过带的“-”号的数吗?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抽象。正负数的概念p4页。

特别强调:、故事:虚伪的零下。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大量存在着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完全是实际的需要。

历史上,负数曾经到非议,直到16世纪,欧洲大多数的数学家都还不承认负数,他们觉得“0就是什么也没有”,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比“什么也没有”还小呢?德国数学家史蒂芬说:“负数是虚伪的零下”,仅是些记号而已。

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则认为,从0减去4是胡说八道。

最早发现负数的是我们中国人,我国的“孟子”一书中就有“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其中“加少”就是减少,即加上了负数的意思。秦汉时的古代算经“九章算术”的方程里明确提出:以卖为正,则买为负;余钱为正,亏钱为负。

三国时魏国人刘徽在“九章算术”的注解中,则更进一步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他明确提出,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负数概念的产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发现,也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我们应该引以自豪!另外,印度数学家在公元625年(比我国迟几百年),婆罗摩捷多已经提出了负数的概念。

他用“财产”表示正数,用“欠债表示负数,并用它们解释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可参考书p64—65)

4、 出示投影。

1) 文具经销计算器,买进100个记作“+1那么卖出46个怎样表示?

2) 在东西向的公路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4千米记作什么?

3) 报纸上有时记载某某国家经济上出现“赤字”,表明什么?

教师活动:师生共同讨论其正确性。教师指出:

用正负数表示具相反意义的量时,谁用正数表示,谁用负数表示,是人为的,习惯上把零上温度、上升、向东、向右、收入等规定为正,而把与它相反的量记为负。并且。

三、做一做。

教师活动: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哪些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归类)

教师归纳:正整数如、

整数]指出: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惟一的一个点来表示。

3、 组织学生画数轴,然后讨论所画数轴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

老师可故意画几条没有三要素之一或数字顺序不对的数轴让学生判断)

二、做一做。

投影p,2题。

三、课堂练习。

1、书p10 1,2

2、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些题目,做完后互相交流。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画数轴是否准确,有问题的地方可以师生共同讨论,促进学生理解。

四、小结。、你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数轴,一条直线只有具备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才能成为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数轴的引入,使我们能用直观图形来理解数的有关概念,这就是数形的结合,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应特别注意掌握。(注:数轴上的点是否都是有理数呢?

)五、作业。、书p13页a组1、及b组1、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相反数。

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相反数,能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 了解两个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懂得相反数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相反数的概念。

难点:符号的简化。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相反数的概念。

1、 出示投影。

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侧,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侧;距原点5个单位的点是 。

要求学生画数轴并描点)

观察上述数轴上的点的特点,并找出还有哪些点具有同样的特点。(学生可讨论交流)

2、 教师归纳,指出:像3和-3那样,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的一个数叫作另一个数的相反数,或者说它们互为相反数。例如:

3的相反数是-3,的相反数是3,3与-3互为相反数。

3、 我们把数a的相反数记为-a,于是“-3的相反数是3”就可以记作。

(-3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

4、 0的相反数是0

5、 观察第1题中数轴上的点,我们可以发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二、想一想,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的相反数是( )

6的相反数是( )

学生还可以互相举例提问、回答。

教师归纳:多重符号的化简,一个正数前面不管的多少个“+”可以全部省去不写;一个前面有偶数个“-”号,也可以把“-”一起去掉;一个正数的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后只保留一个“-”号。(注意举例说明,最好先由学生总结,老师规纳)

三、随堂练习。

、p11页说一说部分,p1页1题。

、(1指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2.5 ,a,d+g ,-

2)填空。、一个数的相反数的倒数是1/1则这个数是 。

、若-x = 10, 则x的相反数是 ,x是 。

四、小结。、你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教师补充: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是什么?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02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河姆渡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 出现私有财产 贫富分化和阶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 除了渔猎之外,山顶洞人还怎样获取食物?采集 这种方法有什么不方便?如何改进它?指导阅读第6页 白虎通 语句,解释之 集体朗...

原始农耕生活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二 课程内容。一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1 生产特点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石 木工具农作。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工具打猎捕鱼。事物大大丰富,有粟,鱼 肉 蔬菜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2 生活特点 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认识中国早期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异同。知识与技能。自学课本知识了解半坡和河姆渡聚落的位置,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制造的陶器和建造的房屋 过程与。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以北京人 山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