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14单元教案

发布 2020-04-10 14:49:28 阅读 9231

数一数。

教材分析: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

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1~1个。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

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1认真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

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相对应,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最佳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

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比一比。教材分析。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异同,从而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 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

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着背。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

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说说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的,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的,他们都站在滑梯上能很快看出谁高吗?

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如果没有支架只凭观察行吗?“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并内化比较方法。

2.鼓励学生寻找比的对象。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

情境图为学生预留了许多比长短、轻重的内容,如: 石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条石子路的长短……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两个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3.适当提升思维的要求。

“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一些略微变式或稍复杂的比较问题,既要应用例题里教学的方法,还要通过推理作出判断。学生从中既能获得更多的体验,还能受到其他内容的教育。第2题左边一题,仅看图中两人的脚和头,身高似乎一样。

如果伤员也站在地面上,他一定比女孩高,这就是简单的推理。另外,学生还能受到爱心教育。右边一题,小熊比小鹿矮、比小兔高,小熊的下面既不能画“?

”也不能画“○”学生可以体会高与矮是相对的。第3题比路的远近是比长短的变式,通过直路近、弯路远,渗透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思想。第4题右边一题中,支架平衡表示1个红萝卜和3根胡萝卜同样重,得出1个红萝卜比1根胡萝卜重的结论,也进行了简单的推理。

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判断与推理,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别人无法替代。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发主动思考;组织交流,体会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4.选择适宜学生的表达方式。

比较物体的长短、轻重,让学生在方框里画“?”或“○”这是用符号表示比的结果。这种表达方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比较是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物体之间进行的,结论是相对的。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出现一些“×比×长”“×比×重”这些完整的语言,有利于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理解比的方法。不过,要在学生用符号表示结果后,教师有意识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并且只要求学生听懂。

也允许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这样表达,而不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另外,“甲比乙长”还可以说成“乙比甲短”,这是一个现象的两个方面。从前者能得出后者,又是一次推理。

教学时适当进行这样的思维活动,是有好处的,也是学生能够实现的。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情。

多**出示情境,小朋友们,这是我们美丽校园的一角,图上都有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预设说出:校园的一角,有一张石桌,两张石登,边上还有一盏路灯,两棵树,一棵苹果树,一棵梨树有两个小朋友在跳绳,两个小朋友在滑滑梯。

小朋友在这美丽校园的一角,还蕴藏着数学知识呢 !

二、自主**,体会方法。

1、比长短。

出示小朋友跳绳图,仔细观察,哪根绳子长?长的画钩。

交流,你认为哪根绳子长?你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绳子的一端对齐(出示画面)

总结:原来比较物体的长短时可以把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在比。

2、比高矮。

出示滑滑梯图,提问,哪个人比较高?

交流:预设:前面的小朋友高。

后面的小朋友高。

一样高。怎么会有这么多答案?这样比公平吗?怎样比才公平?

让他们站在地面上比(出示画面)

这样一下子就看出谁高谁矮了。

总结:比较物体的高矮,要让人站在同一地面上比。

3、比轻重。

出示石榴和柿子,让一位学生用手掂一掂,提问:石榴和柿子哪个重?

怎样一下子知道谁重谁轻呢?我们可以把他们放到天平上比。

出示天平比较图,介绍天平。比较谁重谁轻?你是怎样比的?(天平的托盘沉下去说明重)

总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用手掂一掂的方法,也可以用天平来称,沉下去的一端的物体重。

4、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比较苹果树和梨树的高矮。

三、巩固升华,学会比较。

1、想想做做1

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单元

a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杨桃实物或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 画杨桃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 画杨桃 1 齐读课题。2 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1 谁画杨桃?2 怎样画杨桃?3 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 作者为什么要写画...

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14单元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 1 能够区分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叫准名称,不要 形 和 体 弄混。2 能够叙述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圆的特点,饼能利用特点来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什么图形 注意经过旋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等 3 数一幅图中各种平面图形的个数,需要对图形特点掌握清楚,并且在数的...

14年一年级数学试题

一年级数学试题。教师中速读题 时间 60分钟等级 1 填一填。1.2个十是。2.与3合起来是9 8去掉 是2.3.数18是由1个 和8个 组成的。4.在 中,从左边数第 个是 把从右面数第3个图形用笔圈起来,把最左边的3个图形用笔圈起来。5.站队报数时,小明报的是7,这时小明前面有 个同学,小明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