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发布 2020-04-09 21:03:28 阅读 356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教学内容解读。

本册的教学内容共包括10个教学单元和2个实践活动,除第10单元为总复习外,其他9个新授课单元按照课标的标准分为了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具体安排如下:

按照教参中的课时数。全册新课一共总计是55课时,加上总复习5课时,共60课时。

通过列表我们很容易看出:

数与代数,在本册教材当中所占的课时比例最高,本册教材中的新课部份只有55课时,而数与代数就有46课时,占83.6%,这足以说明数与代数在本册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在考试当中,数与代数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涉及数与代数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以上。

但从每一次的成绩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失分较普遍的仍在这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数与代数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在数与代数这一块中根据《课标》我们又可以分成了四个方面:

1、数的认识: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2、数的运算: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3、常见的数: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4、探索规律:第八单元:找规律。

通过这样的分解,我们就可以看出,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是我们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具体的说就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形两部分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是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上面我对本册教材内容做了一个总体的分析,具体到每个单元大家手里都有参考书,下去自己去认真的研读。下面我就本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一下分析。

一、第一单元“位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如何把握左右的相对性教学尺度问题。

左右的相对性对儿童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一般要在7~9岁,才能逐渐形成以他人为标准辨别左右的能力。如果按此规律,学生在8岁时,也就是在二~三年级时,学习左右相对性比较适宜。

但考虑到学前教育,以及后续知识的学习等因素,教材把左右的相对性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下册。但是又考虑到左右的相对性认识的难度,教材只是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体会,没有安排脱离操作活动判断左右相对性的习题。教学时,我们也应该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适宜的活动。

如两个同学面对面,老师发口令:伸出右手,握一握,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右手,再观察对面同学的右手,然后真正的站到对面同学的位置上验证一下,看两人的右手是否一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自己转到对面同学的位置,来判断同学的左右。

鉴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老师建议这部分内容不作书面考试。但是在练习中我们还是会遇到这类问题,那该如何判断左右的相对性?

如图中“女孩的左边是谁?”大家就有不同的答案,引起了大家的争论。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判断左右时以谁为标准的问题。以谁为标准,一般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观察的对象按属性进行分类。

1)观察的对象是无生命的物体(如下图),一般确定左右的标准是观察者。

圆的左边有(3 )个三角形,右边有(4 )个三角形。

2)观察的对象是人或动物,有两种情况。

当问及的问题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一般以人或动物为标准。

他(右)手拿着计算器。 小猫抬的是(左)爪。

当问及的问题不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以谁为标准皆可。

女孩的左边是谁小狗的右边是谁?

如上左图,如果以观察者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奶奶;如果以女孩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爷爷。像这样判断**中某人的左边或右边是谁时,以**中的人或看**的人为标准都是可以的。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是标明参照的标准,如给下图中的某人或某动物加上标明参照标准的说话框,这样就没有异议了。

二、有关计算教学。

本册教材有关计算的单元有两个,一个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个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它们都是最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这块我重点说四个问题:

一)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们应该努力的改变这一状况。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的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

二)有关算法多样化的问题。

计算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是这次课程改革中计算教学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其目的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这一点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

但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浮现出来,困惑着我们,。下面我想通过五个问题来谈谈对算法多样化的认识。

1、为什么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采用学生自主探索这种学习方式后必然出现的现象。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看事物的着眼点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在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产生不同的算法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承认算法多样化才能承认学生的自主探索。

2、算法多样化是不是算法越多越能体现多样化?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算法多样化追求是尊重差异、尊重本色、尊重真实,学生自发想出的算法是最真实、最本色的。因此教学应实事求是,应主要呈现学生自发想出的算法,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再选择或推荐一般性的算法。绝对不能为多样而多样,让学生绞尽脑汁,想出与众不同的,费解的算法。

3、怎样处理教材中例举的算法?

例举的算法是编教材的人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算法的一种**,是帮助教师把握教材**学情用的。课堂实况与教材**完全相符的情况是很少的。一般情况下,课堂上只研究学生想到的算法,对于书上低水平的思考方法,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说明这班学生认识水平是比较高的,不要再降到低水平上去研究,对于书上高水平的思考方法,例如想加算减,如果学生没提到,教师可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我们知道4+5=9,就很容易想到9-4=5,9-5=4,那么做13-9时,你会想到哪道加法题呢?

4、如何处理学生的多种算法?

对于学生出现的算法,不能散乱的摆放在黑板上,应该进行分类梳理,逐一分析算理优化算法。优选算法的过程是学生进行多种算法的理解、比较、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加深对自己原有算法的理解和确认,也可能放弃自己的算法而学习、吸纳别人研究出来的算法,从而对自己的认识进行修正或完善。所以算法优化的过程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过程。

优化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学生在探索之后的相互交流,包括师生、生生的交流,另一条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计算实践,通过教材中的题组练习逐渐优化自己的算法。这也说明了优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学生逐渐感悟、理解、接受的过程,不能用背诵思路的方法去解决。

5、在多种算法中教师能否有一定的倾向性?

在诸多算法中,有特殊算法和一般性算法。特殊算法往往受到数据和个体思维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某种特殊算法对某人或某一题比较适合,但对另一人或另一题可能就不方便了,有的虽然可行,但操作烦琐,效率比较低。而一般性算法具有通用性和简捷性,一般不受个体和题目的限制,是通法通则。

如上面呈现的“破十法”“连续减”以及“想加算减”都是一般性算法,那到底选择哪种方法呢?我觉得其中最具优势的是“想加算减”。其原因是:

第一,简便快捷。 因为“破十法”、“连续减”都需要两步,而“想加算减”只需一步。它对后续学习非常重要,如在多位数减法中,当某一步需要退位时,如果用“破十法”或“连续减”计算,仅退位这一步就需要两步计算,如此下来整个计算步骤就会增加,出错率也会增加,如果用“想加算减”整个计算就变得简捷明了。

第二,沟通了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第三,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具有一举两得的功效。既然“想加算减”有如此多好处,那么教师能否倾向于“想加算减”?回答是当然可以,但要注意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一般方法之间的关系。

在开始学习时,几种一般性算法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采取一定策略,让学生逐步体会“想加算减”的优势,促使学生自发选择和掌握“想加算减”的方法。

2.本册的计算,在熟练程度上有无量化标准?

本册的计算都是最基本的,按照《数学教参》第3页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100以内的加减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此标准适当调整。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常福小学贾代千三智。从教材的总体内容来说,与实验版相比,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综合考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 实验结果等各个因素,将 位置 单元内容简化并移至一年级上册。2.将原来一年级上册 认识物体和图形 单元的平面图形的认识移至此单元,并合并原来一年级下册的大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说课稿

三 单元教学难点及解决难点策略。12 例8比例7的抽象程度要高,没有图形进行对照,也不摆 而是直接通过观察 计算找规律。第 1 小题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5,第 2 小题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3。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推断单数和双数的排列规律 但是,对于每相邻两项的差在3或3以上的数...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钟表,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厘米 米的认识,统计,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