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按照教材的顺序,分单元对教材进行具体的介绍。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教材内容。
数一数”是义务教材“准备课”中的内容,老师们都有印象,义务教材的准备课中包括:数数、认数、分类、比多少和写字的准备等一些内容,由于课程标准中强调比一比和分类两部分内容,我们在实验教材中把它们作为单独的单元进行编写,那么数数、认数的内容也就独立成一个单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说明。
1.教科书的第2~3页,是这一单元的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我们认为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质的变化。作为开学的第一课,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培养学生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情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了一幅校园情境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在学生观察图,描述图意时,老师可掌握其数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为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知识作准备。
老师们都有印象,在义务教材一开始也是一幅学校情境的主题图,我们呈现了校园的局部:有的学生在向老师敬礼,有的学生在浇花,有的学生在踢足球等等。老师们可以看到与义务教材相比,(1)这幅图的场面更加开阔了。
原来只呈现了学校的局部,现在釆用俯视的方式,把学校的整体画面呈现给学生。(2)内容更加丰富了。增加了小小气象站、校园外的楼房、树木等。
(3)从人物的数量上看有较大变化,原来老师加上学生共10人,现在共20人。主要考虑当前学前教育的水平较高,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有的能数,有的能计算。在教材中我们给出数量是20的人物,老师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2.接着教材的第4~5页给出了1~10各数,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并且配合出现了相应数量的人物和事物的集合圈,与义务教材不同的是,这些集合圈中的人和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使学生看到知识前后的联系,将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由于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也有限。刚开始呈现主题图的时候可能学生只对色彩、人物感兴趣,那么老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数,可以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说一说。在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老师再引导他们数一数。
老师在引导学生数的时候方法有很多,例如: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按数量的多少,由少到多,数一数,如“校园内的国旗有几面?”、老师有几位?
”;也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方位,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远到近的方法数,如“天空中有几只小鸟?”、远处有几幢楼房?”。
我们的老师在这方面有许多好的经验。例如,有的老师将主题图制成多**课件,依次出现一组组的人或物,引导学生说一说、数一数;还有的老师将学校的背景画在黑板上,然后用卡纸绘好人及事物和学生一起在黑板上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例如主题图中数量是1的事物除了国旗外还有教学楼、教师,数量是2的事物除了单杠外还有农舍、跳绳的学生,数量是3的事物除了石凳外还有踢足球的学生等等。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让学生们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有的老师在充分利用了主题图以后,还让学生们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例如数一数教室里黑板、门窗、灯管的数量,文具盒里各种文具的数量;还有的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任意的数,让学生在数数的活动中,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但在教材中不是单独进行地进行教学,而是融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当中。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例如,在这幅主题图中:
出示国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小气象站可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意识;学生向老师敬礼是教育学生要有礼貌;出现垃圾桶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讨论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跳绳、踢足球等场景教育学生要坚持锻练身体等。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这部分内容虽然简单但佷重要,对后面有针对性地教学将非常有帮助。老师应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但准备课就是准备课,虽然出现了1~10各数,并不是正式教学,只是了解学生数数和认数的情况,不必要求过高。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数的方法,也不能全部认识1~10各数,也不要紧,因为后面还要进一步学习,老师不要拔高教学要求。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教学内容。
比一比”这一单元主要有两部分内容:“比多少”和“比长短、比高矮”,是在义务教材准备课中的“同样多、多、少”的基础上增加了比长短、高矮内容的新单元。原来只是数量多少的比较,现在增加了具体量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 短”、“高”、 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材说明。
1.比多少。
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直**到“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使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多少的最基本的一一对应的方法。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教科书的第6~7页,是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以童话故事为背景的主题图“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用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童话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孩子们在上幼儿园时对“三个小猪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已经很熟悉了,有的老师接着这个童话故事设计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引出学习内容,使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自然而然地进入数学学习活动中。
教材中运用两组有情节的素材:“小兔与它们所搬的砖的比较”、“小猪与它们所搬的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也使学生看到了如何使用这种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一只小兔搬一块砖,砖没有剩余,小兔和砖同样多;一只小猪搬一根木头,还多余一根,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2)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而且教材中给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中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图中还可以比什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任意地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比较的方法可能有多种,除了教材中介绍的基本的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有的学生可能通过数来比,虽然在教材当中还没有教学数数,但学生已经有了数这方面的经验,如果釆用数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不论学生釆用哪种方法,只要学生能够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
3)在教科书第8页安排了两个做一做。
第一题:通过操作,釆用前面介绍的最基本的一一对应的方法直观地比。
第二题:也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比较物体的多少。左边的两个学生釆用教材中介绍的一一对应的方法在进行比较,右边的两个学生可能是直接看出来的,也可能是通过数来比较多少的。
教材中这样呈现,是为了体现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应予以肯定,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学生只要能釆用他喜欢的方法比较出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
4)练习。我们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变式,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什么是同样多、多、少;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科书第11页第2题:教科书中给出的公鸡和鸭子的长度相同,但只数不同。如果没经过训练,学生凭感觉往往认为排列得一样长的事物,数量就一样多。
老师要引导学生不能直观地通过一样长来比较数量,要仔细观察公鸡和鸭子的数量关系来进行判断。比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有的学生可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一只公鸡和一只鸭子连起来,一只公鸡和一只鸭子连起来,哪种动物有剩余哪种动物多;有的学生可能通过数一数的方法,直接数出各种动物的数量来比较,都是可以的。
2.比长短、高矮。
比长短、高矮这一部分内容的编写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引出“长短、高矮”的概念;使学生直**到“长短、高矮”的含义,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老师们都知道长短、高矮的实质是一样的,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长度的比较叫做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做比把高矮。在实际教学中比长短和比高矮可放在一节课内。
(1)比长短。
在教科书第9页呈现了一幅小组合作学习的场面,左边的两个孩子在比较纸条的长短,他们把纸条水平放在桌面上,一端对齐进行比较;右边的三个孩子在比较铅笔的长短,他们把铅笔竖直放在桌面上,也是一端对齐进行比较。在这里教材介绍了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一端对齐”这种最基本的比长短的方法,与后面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为教学测量作准备。例题中给出的都是直接比较的方法,没有介绍间接比的方法,但在练习中我们渗透了间接比的思想,一会儿我们会介绍。
(如第13页第9题的第2个活动)。
接着用两枝铅笔的直观比较图(也是釆用一端对齐的基本方法)介绍长、短的概念,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长、短这两个概念是比较得出的,是相对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单独说谁是长的。(老师们在教学中有很多好的做法,例如一位老师先让学生比较一只红铅笔和绿铅笔的长度,学生往往会说“红铅笔长,绿铅笔短”老师再出示一只比绿铅笔短的黄铅笔让学生比较黄铅笔和绿铅笔的长度,学生往往传说“绿铅笔长,黄铅笔短”,老师立刻发问:“你们一会说縁铅笔短,一会又说绿铅笔长,绿铅笔到底是长还是短呢?
”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叙述比较的结果,引导学生用“红铅笔比绿铅笔长,绿铅笔比红铅笔短;縁铅笔比黄铅笔长,黄铅笔比绿铅笔短”来进行正确的表述。)
在做一做中我们安排了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实用可行的,也是学生经常见到或进行的比长短的活动:如比绳子的长短,比手掌的长短等。使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直观感受长、短的含义,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小学数学试卷 姓名。一 填空。45分 4 7 5 7 16 6 1 看图填空 把左边的3只动物圈起来,把从右往左的第2只动物涂上颜色。2 按顺序填数 5 在里填上 或 6 想一想,里可以画几朵 二 找朋友。8分 三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2分 四 综合应用。35分 5 4 15 6 5 1 想一想,填...
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一单元试卷
一 比一比。32分 1 比大小,大的画 小的画 2 比长短,长的画 短的画 3 比高矮,高的画 矮的画 4 比轻重,轻的画 重的画 二 最短的画 最长的画 8分 三 最重的画 最轻的画 8分 四 绳子最长的画 最短的画 8分 五 哪只兔子最先吃到胡萝卜?在它旁边的 里画 那只兔子最后吃到胡萝卜?在它...
一年级下册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角分教学反思
元角分的认识 教学反思。元角分的认识 是一年级第二册的内容,13种人民币的面值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调查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是浮浅的,而且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一年级小学生又缺乏购物的社会经验。本节课正是从学生这一原有的生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