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名师优质

发布 2023-04-02 12:27:28 阅读 2025

- 10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2012新版教科书,总共有八个单元: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2012新版教科书,总共有八个单元: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新教材跟老教材相比,内容看似简单了,但实际上新教材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比较难,这对我们的教学的要求就更加高了。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以下几个方面 :

1.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立体图形。

7.初步了解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明白位置的相对性原则。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9.数学乐园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下面我们从各个单元来具体解读教材,了解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准备课。

一、内容:p2-8页,数一数、比多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三、教材说明。

1、p2-3页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美丽的校园”为背景,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同时校园内外的事物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且每种数量不止一种,给数数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p4-5页集合图中的具体事物与10以内各数对应,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读。

在本单元中只是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没有安排专门的练习内容。

提示: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指导正确的有规律的观察方法,即是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进行观察。并且要教给孩子们数数的方法,数一个做一个小标记等。

2、p6-7页比多少。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不仅增强了趣味性,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提供了充分的教学资源:图中除了比较小兔和方砖,小猪和木头,引出“同样多”“多”“少”的概念,还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各种不同的比较,小兔和萝卜,小猪和石登,小兔和小鱼等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

提示:本节内容最关键的是一一对应,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教具,在黑板上出示,这样比较易于学生理解。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里是从空间方位的角度引入的。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上、下”“前、后” “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材说明。

1.p-9页“上、下”“前、后” “左、右”这三对方位, 由于“上、下”“前、后”学生已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教材结合一些情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去进行两个物体、或三个物体之间的比较。

提示:这里要注意一个相对性,要找准参照的东西,也要要求学生将话说完整,比如尽量不要说汽车在上面,而是要说汽车在轮船的上面。

2、p-10页对于“左、右”方位的建立,儿童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③再通过“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提示:对于左、右的相对性,儿童也有自己的认知规律。要确定一个站在对面的人的左右,开始儿童需要真正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才能确定,以后才能逐步想象自己处在那人的位置上,以此确定其左右。

所以在教学时,最好用老师和学生面对面,伸出右手握一握,引起认知冲突,为什么同是右手,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对面同学的右手和自己的右手不在同一方向?这时还可以转到对方同学的位置感受一下,以此体会左右的相对性。由于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以理解,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来进行教学。

3、p-13页第6题,这样的平面图形,在描述的时候尽量不要用前后。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p14-33页。包括5以内各数的认识,5以内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三、教材说明。

1—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教材中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认数与加减法穿插编排,适当结合,加强数概念的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以前的教材中认数是一个一个认的,由于现在学前教育的加强,学生在入学前就已对这些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且1—5各数比较简单,抽象能力低,集中安排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5的认识。包括1-5的基数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组成。

1)p14页,用奶奶的后花园图引入,提供了充分的数数内容,让学生通过数数、抽象出数、摆相应数量的实物等不同层次的学习,通过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过程,丰富感性认识,体会抽象数的过程。从而初步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能认读各数。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环保教育。

2)p16页1-5的排列顺序。安排了两个层次:计数器:

从2开始,每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再拨一颗出示的,体会相邻两个数的关系。点子图: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

1-5各数的写法。先示范,再描写。

提示:这里要重点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出2后面的一个数是3。并且要从这里开始强调学生对数字的书写。

3)p17页比大小。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引出“>”可以用很多有趣的口诀帮助学生快速记忆这几个符号。

(4)p-19页第6题,这种题型很简单,但是教师可以在这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5)p20页第几。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结合实际体会序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比较广,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素材。

教学中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演示,第一个人走了,再排列,每个人的序数发生了变化,体会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也可以通过很多游戏来巩固教学。比如选择一组,请第3个人站起来,再请前面三个人站起来。

5)p页分与合(数的组成)。

以师生摆红花的游戏形式,在活动中学习几和几。这里的教学可以利用教具,请学生在台上分一分,在分的时候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有规律的来分。这个分与合是一定要求学生背诵出来的。

在这里可以通过猜数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2012新版教科书,总共有八个单元 准备课 位置 1 5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图形 一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1 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 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新教材跟老教材相比,内容看似简单了,但实际上新教材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比较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基本结构。全书分成9个单元和一个数学乐园,其中第1单元作为准备课,为学生步入小学学习做一个心理准备,建立数学学习的概念。第9单元是总复习,学生能通过对全书知识的回顾来感受自己的收获增加学生以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数学乐园这个部分属于讨论实践课,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善于观...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画物体的表面与玩彩色图形片积累对正方形 长方形 圆 三角形的经验。4 数据整理概率统计。学生在分类 计数 记录过程中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初步经历分类计数的过程。2 拓展内容。比较 课本第55 56页 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数大小比较的经验,此课是将这些经验迁移扩大至2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