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用比例解决问题》,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首先我说一下对教材的认识。(课件)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在前面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
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和例6教学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好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
第1页。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课件)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2)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三、说重、难点。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件)
第2页。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四、说学情(课件)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义的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信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定能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五、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家认为:课堂教学,不应把学生当作收音机,只接收信息。而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氛围。
提供舞台,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这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真谛。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安排:
(课件)
1、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新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生在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呈现素材。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问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3、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想、交流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第3页。4、从一题多解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整节课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六、说教学过程(课件)
新课标指出: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能够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时间、空间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主动**,让每一位学生自始至终共同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获得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设计的教学程分为四大块:(一)联系实际,习旧引新: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遵循这一理念,导入部分我设计了如何用米尺测量校园内最高的一棵树的高度这一情景,(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用比例解答正、反比例问题的关键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找。
第4页。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他们成什么比例,然后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
列出方程。所以在教学前先给出一些数量关系,(课件)让学生判断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说出理由,为下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合作探索,领悟方法:
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第一层次:感知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1)出示例5情景图,(课件)
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数学信息填入记录单中。
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进一步说明:这样的问题还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引入新课:
用比例解决问题。
2)让学生尝试用比例知识分析解答,我出示了学习指导(课件)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第5页。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一组等式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比例,独立完成。提醒学生进行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集体交流订正,让大家领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变式练习。(课件)
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现下面的练习: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层次:总结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在学生充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发现和体会。总结归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课件)
五步曲:一找(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
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第三层次: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件)
应用例5总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据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独立完成例6的学习。
第6页。什么都可代替,唯有思维不可代替。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教师逐渐打开学生独立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自己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以指点和总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参与到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体现了策略的多样化。(三)、巩固应用,提升认识。
练习的设计,紧扣例题,让学生在熟悉的比例关系中,进一步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为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两部分。
基础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中,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1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1)题中的()一定,所以()和()成()比例。解:设要用x元。列比例是()。
2、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枝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想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枝?
(1)题中的()一定,所以()和()成()比例。解:设可以买x枝。
列比例是()。拓展练习:
1、解决引入的情景问题。
第7页。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长是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长4m,这棵树有多高?
提醒: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身高和影长成正比例。2、喜洋洋带领羊羊队参加广播操比赛。
如果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解答这两个练习,既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一环节的内容设计我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以基础题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形成技能。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意在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深化认识,加深理解。
第8页。
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 用比例解决问题 说课稿。一 说教材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用比例解决问题 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首先我说一下对教材的认识。课件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用正 反比例解决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在前面实际上已经接触过,只是用归。一 归总的方法来解答。本节课...
六年级用比例解决问题
六年级比例知识应用题。1 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 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2 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 如果每天修15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 3 一台织补袜机2小时织袜26双,照这样计算,7小时可以织补多少双?4 一种铁丝长30米...
六年级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知道图形的变化和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 理解一些较复杂的问题的解题方法。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教学衔接。1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3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