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练习

发布 2020-03-26 04:01:28 阅读 5878

二、积累·运用。

请选择下面任意两行,填字成词。

千里完( )归赵 ( 荡荡。

神采( )翠绿欲( )拾金不( )

文质( )负( )请罪朝朝( )

波光( )银装素不倦

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古诗名句。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三句,填写在横线上。

孟郊面对慈母,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只觉得难以报答母亲的恩情。

王安石夜泊瓜洲,月色中眺望,只见大江南岸绿色千里、春意浓浓,不禁涌起思乡之情。

汪伦那纯朴、真诚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令李白十分感动。

高鼎在初春时的江南农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

陆游虽然生前没能见到祖国山河的统一,但他对收复失地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xuān)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

“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次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諠矣。

注释:(1诵:背书。(2方织:正在织布。(3辍然中止:突然停止。(4复进:继续背诵。

5)諠:遗忘。(6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7引:拿。(8裂:割断。

1) (这篇短文主要讲___的重要。(1

2) (文中划线的句子的意思是孟母这样做,是为了告诫孟子。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féng fèng)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

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qì qiè)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个奇观。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 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泄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记,当小贩、报务员等。

但他(迷恋迷信留恋)于电学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碳粒**筒等1093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1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叫一日闲过。

”(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术技艺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他数(shǔ shù)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笔作画。(4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我们要铭(mín míng)记“滴水穿石”给(gěi jǐ)予我们的启示。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注音或词语,用"√"表示。(3.5%)

2)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

3)圈出文中第三自然段中三个错别字,将正确的写在后面1.5%)

(4)将文中第三自然段中排列错误的四句话按顺序重新排列。(只写序号)(2%)

(5)划出文中的反问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能照样子写一句反问句吗。

(6)概括第一自然段的段意。

(7)短文第三自然段具体写了这几个人的的感人事迹。这样写的作用是。

(8)读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写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2

(9)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

六年级语文练习 六

姓名成绩。一 猜谜语。共同的期望。打一个字。结伴成知已,肝胆先相照。打一个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打一个字。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打一个字。三四五,象把弓,十五十六正威风,人人说我三十寿,二。十八 九便送终。打一个字。二 写出偏旁是月字旁的字,越多越好,并说说月字旁...

六年级语文练习

一,把下面的短语补充完整。1,恭敬不如。2,丈二和尚。3,只知。不知。4,百思。二,填空。争画这个故事,它发生在我国现代一位伟大的 一位杰出的 和一位著名的 之间。三,读句子,仔细体会,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了 怎样的优秀品质。1,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2,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

六年级语文练习

积累素材 积累方法 积蓄情感 积累语言。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留意身边或 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2 指导学生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描写。3 引导学生修改习作,一边读,一边修改。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