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5.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理解内容、欣赏品析古诗文的语言美,而且在读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边读边感悟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风景画、录像、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导入。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设问置疑、思考哲理。
三、读后理解,学生质疑。
1. 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学生自主谈一谈)
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
四、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
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
五、朗读古诗、体验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六 、默诵古诗。
七、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
1.小组交流苏轼的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二、读诗,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 个别读。
3. 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全班讨论、交流
a.理解字词;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上网查资料。
b.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朗读古诗、升华情感。
1.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3.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4.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5.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
a.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b.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
四、配乐朗诵《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课外写景的诗。
1.老师范读、指名试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布置作业。2.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作业。1.自己出一期手抄报。
要求:选取学过的两首写景古诗,为其配上合适的图画,同时还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手抄报上。
板书设计:
5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横侧莫笑农家腊酒浑,
远近高低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识只缘山重水复疑无路,
多角度、全面认识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学反思:6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理解和想象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多**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教师提问: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
1. 学习生字新词。
**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解释生字词。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课文除了写爬山虎的脚还写了什么?
四、品读第二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 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 重点指导朗读第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五、品读课文3—5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3-5段,思考:(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
2. 全班讨论交流:
(1)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
a. 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b. 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c.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
d.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
3.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六 、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
课后作业。七、课外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一 、导入: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
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
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
二、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
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
句子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
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
(2)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
三、听读思考。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
四、读“阅读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 谈启示、说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
(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
六 、小练笔。
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板书设计: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教学反思:7 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 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9 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4 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教学重点。1 会写10个生字。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 懂...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七册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本班现有学生24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2人。本班同学比较喜欢语文课,课堂中能够做到遵守纪律,积极动脑,积极发言。课下认真 按时完成作业,部分同学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兴趣,乐于积极 主动的去参与 在书写方面,能够做到规范工整 较美观大方 学生已经有了与人交流的愿望,在进行口...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四 上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依次是 自然奇观 观察与发现 中外童话 作家笔下的动物 我国的世界遗产 人间真情 成长的故事 科技成就。每组教材包括导语 课例 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四大部分。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 3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