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发布 2020-03-24 13:50:28 阅读 5732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吕丈坡小学武广庆。

第七组。本单元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问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上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了2024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乌塔》讲的是一个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位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理智,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语文园地七》中安排的这一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在一起安排的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三个活动中都包含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都是以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依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确定的,为学生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或成长中的问题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我的发现"通过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揭示了一边读一遍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名句,这些名句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展示了他们对于成长、对于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会给成长中的少年以很大的启发。"展示台"这次展示、交流的主要使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方式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以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建议:在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讲课内外内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跟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谈;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先写12岁的***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写***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

"一连串的问题使***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立志的原因。

教学建议:1 、本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初,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的生平了解比较少,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

2.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的生平事迹。学生初读课文后,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思路,知道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深入阅读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少年***的志向,并联系全文深入思考***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3.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音,"范、巡"是前鼻音;"惩"的声调是二声,不能读成三声;"惩处"的"处"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ǔ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巡"字中的""是撇点,不能写成半圆;"嚷"字的右半部分应写得紧凑一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书写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指点。课文中生词的含义,可以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体会,还应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抄写、积累下来。

4.教学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课文哪些部分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畅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升华情感;还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阅读链接"中的文字,如果学生不理解部分诗句的内容,可以作一些讲解。

5.课文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一是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安排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伟人、名人或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并在感受他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汲取营养,获得启示,主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帮助学生确定要了解的人物。在活动之前,应让学生充分交流,并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如,怎样与长辈进行沟通,怎样设计提问。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2024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2024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建议: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然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第一件事讲叶老给"我"批改作文,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可以让学生先自读这部分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就"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边读书边用笔画出修改处,再用不同的符号把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标识出来;还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然后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叶圣陶先生用了哪几种方法修改这篇文章。

课文第二件事中几次写到爬山虎,这些语句含义深刻,是教学的难点。要通过反复朗读,抓关键词语揣摩其含义。

在理解了文中这两部分内容之后,可以回归整体,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使学生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请"我"到他家做客。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

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3.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昏"字的上半部分是"氏",不能多加一点;"荐"字的下半部分是"存",不能错写成"在"。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分辨并正确使用同音形近字,如"燥"和"躁"、"洽"和"恰"。

4.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获。如,文中叶老给肖复兴的评语中写到:"全是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

所有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实际谈谈感想。还可以组织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把修改前后的习作进行对比,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27 乌塔。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写作方法来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1)在描写中展现性格特点。语言描写集中在第自然段里,这些语言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她在思想上的独立。

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很有特点。这个14岁的女孩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但是能在旅馆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2)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一是和作者对比。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旅馆里"筋疲力尽""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馆",而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

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洲。在这样的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分析

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3篇阅读课文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黄河的主人 和一篇习作 一个练习组成。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本单元三篇课文表现了不同的任务形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表现了潜心科研 不拘生活小节的爱因斯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借物喻人,含蓄表现了宋庆龄...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 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为专题,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鱼游到了纸上 两篇略读课文 全神贯注 父亲的菜园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的时代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第七单元是由三篇课文 一篇习作和练习7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黄河的主人 前两篇课文是颂扬名人平凡而伟大的人格精神,第三篇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 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这几篇课文都应让学生细读品悟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