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文章体裁多样化,有古诗词,有散文游记。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在“语文园地”中,还要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总课时1 3月1日第一周星期一。
教学内容: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亭”,并能正确书写词语“敬亭山”。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引导学生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这三首诗想像奇特,你们一定会喜欢。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检查自学:
指读全诗。(正音)
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背诵全诗。
四、扩展。、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交流。五、布置作业。
熟背、默写《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总课时2 3月2日第一周星期二。
教学内容:望洞庭》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
2、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3、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师诵读诗句。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盘里一青螺”。
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盘里/ 一青螺。
闭上眼睛,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五、作业。
默写古诗。第三课时。
总课时3 3月2日第一周星期二。
教学内容:忆江南》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出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这句是我们学过的精妙的诗句,谁来响亮地读一读?我们一起读。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3、江南在哪儿呢?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华东地区,包括安徽南部,江苏,上海,浙江,福建东北部以及江西,这些地方都属于江南。
4、江南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如此美丽的风光给大诗人白居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写下了《忆江南》。(板:忆江南)读。“忆”是什么意思?
二、**诗意以知促情。
1、请大家把这首《忆江南》读上三到五遍,一:读通顺,读正确;二、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开始。
2、我们来看,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有三个字的,五个字的,七个字的,有长有短,不像古诗那样整整齐齐,所以这首《忆江南》是词, 《忆江南》就是词牌名。(板:
词牌名)
3、谁来读读这首词? “谙”是一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读。(变红,读“谙”两遍)用手指在桌面上写一遍。
4、我们都来读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你能说说这两句词的意思吗?
这里的蓝不是颜色,而是——(看注释)一种叫蓝草的植物。
红胜火是什么意思?哪个字是比过的意思?对,胜就是比过、超过、胜过的意思。
指生——纠正——谁再来说说——自由说说——谁能连起来正确地说说)
2、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词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江花、江水),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红、绿),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两句话对仗非常工整,日出对——,江花对——,绿如蓝对——。就凭这一些,这两句词就无可争议地成了千古名句。
我们再来诵一诵。
3、江南的这些风景词人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啊!
风景旧曾谙”
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 “曾”呢?(曾经。
是啊,有些词我们还可以用组词的方式来确定它的意思。)“旧”是什么意思呢?(到底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呢?
请听:白居易过去曾经在江南做官,写这首《忆江南》的时候,他已经回到洛阳十二年了,所以“旧”应该是以前、过去的意思。)那么“风景旧曾谙”就是——过去江南的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4、“能不忆江南”这是个什么句式?(反问句。)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生读。
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更深情些。
6、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习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
二、其三呢!出示: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四、拓展延情。
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情真意切,千百年来,世人传唱不息。尤其是描写江南春天景色的两句词,更是为后人所赞誉,拿起笔,伴着**,让我们在课文纸的背面默写这两句词。
五、完成作业:背诵词《忆江南》。
2、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总课时4 3月3日第一周星期三。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前准备:搜集**、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2、“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二、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1、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 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 神。而神总是 超凡 的,神总是 脱俗 的。联系 夜宿山寺 和 望庐山瀑布 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 寄情山水。四 品读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 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 神。而神总是 超凡 的,神总是 脱俗 的。联系 夜宿山寺 和 望庐山瀑布 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 寄情山水。四 品读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感悟 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四 2 班语文 下 教学计划。制定人某某某。一 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习目的更明确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更强了,形成了比 学 赶 帮 超的良好班风。但仍有少数学生由于基础相对较差,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家庭管理不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