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教案

发布 2020-03-24 02:14:28 阅读 6667

第1课时巧妙求和(二)

教学内容:书第16周巧妙求和(二) 例1、例2、例3、例4及练习。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将某些问题转化成若干个数的和。

2、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中是否可以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3、教会学生在解决自然数的数字问题时,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将题中的数适当分组,并将每组中的数合理配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求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和。

教学过程:例题1】 刘俊读一本长篇**,他第一天读30页,从第二天起,他每天读的页数都前一天多3页,第11天读了60页,正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例题分析】根据条件“他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3页”可以知道他每天读的页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即。要求这本书共多少页也就是求出这列数的和。这列数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30,末项=60,项数=11.

因此可以很快得解:

30+60)×11÷2=495(页)

想一想:如果把“第11天”改为“最后一天”该怎样解答?

练习1:1.刘师傅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30个,以的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做2个,第15天做了48个,正好做完。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胡茜读一本故事书,她第一天读了20页,从第二天起,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5页。最后一天读了50页恰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丽丽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学1个,最后一天学会了16个。丽丽在这些天中学会了多少个英语单词?

例题2】3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几次?

例题分析】开第一把锁时,如果不凑巧,试了29把钥匙还不行,那所剩的一把就一定能把它打开,即开第一把锁至多需要试29次;同理,开第二把锁至多需试28次,开第三把锁至多需试27次……等打开第29把锁,剩下的最后一把不用试,一定能打开。所以,至多需试29+28+27+…+2+1=(29+1)×29÷2=435(次)。

练习2:1.有8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多少次?

2.有一些锁的钥匙搞乱了,已知至多要试28次,就能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一共有几把锁的钥匙搞乱了?

3.有10只盒子,44只羽毛球。能不能把44只羽毛球放到盒子中去,使各个盒子里的羽毛球只数不相等?

例题3】某班有51个同学,毕业时每人都和其他的每个人握一次手。那么共握了多少次手?

例题分析】假设51个同学排成一排,第一个人依次和其他人握手,一共握了50次,第二个依次和剩下的人握手,共握了49次,第三个人握了48次。依次类推,第50个人和剩下的一人握了1次手,这样,他们握手的次数和为:

50+49+48+…+2+1=(50+1)×50÷2=1275(次).

练习3:1.学校进行乒乓球赛,每个选手都要和其他所有选手各赛一场。如果有21人参加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2.在一次同学聚会中,一共到43位同学和4位老师,每一位同学或老师都要和其他同学握一次手。那么一共握了多少次手?

3.假期里有一些同学相约每人互通两次**,他们一共打了78次**,问有多少位同学相约互通**?

例题4】求1 ~ 99 这99个连续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

例题分析】首先应该弄清楚这题是求99个连续自然数的数字之和,而不是求这99个数之和。为了能方便地解决问题,我们不妨把0算进来(它不影响我们计算数字之和)计算0~99这100个数的数字之和。这100个数头尾两配对后每两个数的数字之和都相等,是9+9=18,一共有100÷2=50对,所以,1~99这99个连续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是18×50=900。

练习4:1.求1~199这199个连续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

2.求1~999这999个连续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

3.求1~3000这3000个连续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

第2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书第19周解决问题(二)例1、例2、例3、例4及练习

教学目标:1、总结解答复合应用题时一般步骤,并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

2、学会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

教学重点:能正确掌握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在分析问题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例题1】 某发电厂有10200吨煤,前10天每天烧煤300吨,后来改进炉灶,每天烧煤240吨。这堆煤还能烧多少天?

例题分析】条件摘录。

综合法思路:

前10天每天烧煤300吨,可以求出10天烧的吨数;

已知煤的总吨数和前10天烧的吨数,可以求出还有多少吨没有烧;

根据还剩的吨数和后来每天烧煤240吨,可以求出这堆煤还能烧多少天。

分析法思路:

要求还能烧多少天,要知道还有的吨数和后来每天烧的吨数(240吨);

要求还有多少吨煤,要知道这堆煤有多少吨(10200吨)和已经烧了多少吨。

要求已经烧了多少吨,要知道已经烧了多少天(10天)和每天烧多少吨(300吨)。

10200-300×10)÷240=30(天).

练习1:1.某电冰箱厂要生产1560台冰箱,已经生产了8天,每天生产120台。剩下的每天生产150台,还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

2.某工厂计划生产36500套轴承,前5天平均每天生产2100套,后来改进操作方法,平均每天可以生产2600套。这样完成这批轴承生产任务共需多少天?

3.某机床厂计划每天生产机床40台,30天完成任务。现在要提前10天完成任务,每天要生产多少台?

例题2】师傅和徒弟同时开始加工20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25个,完成任务时,徒弟还要做2小时才能完成任务。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例题分析】由条件可知,师傅完成任务用了200÷25=8小时,徒弟完成任务用了8+2=10小时。所以,徒弟每小时加工200÷10=20个。

练习2:1.张师傅和李师傅同时开始各做90个玩具,张师傅每天做10个,完成任务时,李师傅还要做1天才能完成任务。李师傅每天做多少个?

2.小华和小明同时开始写192个大字,小华每天写24个,完成任务时,小明还要写4天才能完成。小明每天写多少个字?

3.丰华农具厂计划20天制造农具2400件,实际每天多制造30件,这样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例题3】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汽车行完全程要5小时,步行要40小时。张强从甲地出发,先步行8小时后改乘汽车,还需要几小时到达乙地?

例题分析】根据题意,汽车5小时行200千米,每小时行200÷5=40千米;步行200千米要40小时,平均每小时行200÷40=5千米,8小时行了5×8=40千米;全程有200千米,乘汽车行了200-40=160千米,所以,还需160÷40=4小时到达乙地。

练习3:1.玩具厂一车间要生产900个玩具,如果用手工做要20小时才能完成,用机器只需要4小时。一车间工人先用手工做了5小时,后改用机器生产,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完成任务?

2.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汽车行完全程要5小时,步行要40小时。张强从甲地出发,先乘汽车4小时,后改步行,他从甲地到乙地共用了多少小时?

两城相距300千米,摩托车行完全程要5小时,自行车要25小时。王亮从a城出发,先骑自行车5小时,后改骑摩托车。他从a城到b城共用了多少小时?

例题4】某筑路队修一条长4200米的公路,原计划每人每天修4米,派21人来完成;实际修筑时增加了4人,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例题分析】要求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要知道原计划多少天完成和实际多少天完成。原计划21人每天修4×21=84米,修4200米需要4200÷84=50天。实际增加了4人,每天修4×(21+4)=100米,修同样长的公路需要4200÷100=42天。

所以可提前50-42=8天完成任务。

练习4:1.羊毛衫厂要生产378件羊毛衫,原计划每人每天生产3件,派18人来完成。实际增加了3人,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2.某筑路队修一条长8400米的公路,原计划每人每天修4米,派42人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要提前8天完成任务,需要多少人参加?

3.友谊服装厂要加工192套服装,原计划每人每天加工2套,8人可以按时完成。如果每人工作效率不变,要提前4天完成任务,需要增加多少人加工?

第3课时平均解题。

教学内容:书第22周平均解题例1、例2、例3、例4及练习。

教学目标:1、明确解答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会使用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明确“总数量”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会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出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

教学过程:例1:四年级同学为希望工程捐款,四(1)班36人共捐款384元,四(2)班30人共捐款312元,四(3)班33人共捐款393元,四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因为四年级分三个班,由问题可知“平均范围”是三个班,是按人数平均,因此所需条件是三个班捐款的总数和三个班的总人数。三个班捐款总数为:

384+312+398=1098(元),总人数为:36+30+33=99(人)。所以,四年级平均每人捐款1098÷99=11(元)。

384+312+393)÷(36+30+33)=11(元)

答:四年级平均每人捐款11元。

练习一。1,电视机厂四月份前10天共生产电视机3300台,后20天共生产电视机6300台。这个月平均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2,小明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是85分,后三次的总分是270分。求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3,二(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人,平均每人植树10棵;第二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11棵;第三组有6人,平均每人植树9棵。二(1)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例2:王老师为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测量身高。其中两个同学身高153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2厘米,有两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厘米。

求四年级羽毛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

四年级奥数教案

目录。目录 1 一 找规律 2 数列中的规律 2 图形中的规律 3 二 数字谜 7 横式字谜 7 竖式字谜 9 三 定义新运算 13 四 鸡兔同笼 16 五 行程问题 18 追击及遇问题 18 火车过桥 22 六 植树问题 25 七 有趣的数阵图 28 八 有趣的数阵图练习 32 九 枚举法 35 ...

四年级奥数教案

课时安排 课时一。第一讲计算的奥秘 一 教学目的 理解掌握巧算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巧算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分解与组合方法 裂项法巧算。教学过程。例1 计算9 99 999 9999 99999 解析 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0 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

奥数教案 四年级

四年级奥数第十五讲。平均数问题。老干校区徐文霞。教学目标 1 认识什么是算数平均数 基准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2 学会解决平均数问题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重点 弄清楚总数 份数和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把握理解解题技巧和方法。教学设计 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 基准平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