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安排:
课时一。第一讲计算的奥秘(一)
教学目的:理解掌握巧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巧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分解与组合方法、裂项法巧算。
教学过程。例1 计算9+99+999+9999+99999
【解析】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例2 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解析】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如199+1=200)
例3计算(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
【分析】:题目要求的是从2到1000的偶数之和减去从1到999的奇数之和的差,如果按照常规的运算法则去求解,需要计算两个等差数列之和,比较麻烦。但是观察两个扩号内的对应项,可以发现2-1=4-3=6-5=…1000-999=1,因此可以对算式进行分组运算。
解:解法。一、分组法。
=1+1+1+…+1+1+1(500个1)
解法。二、等差数列求和。
练习:课时二。第二讲计算的奥秘(二)
教学目标:1.学会掌握乘除法中的速算与巧算。
2.熟练掌握乘除法中的法则、定律、性质。
教学重点:除法中的法则、定律、性质。
教学难点:巧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例1. 8×4×125×25=
分析:进行四则运算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题目的数字特征及运算符号的特征。
熟记 :5×2=1025×4=100
观察8×4×125×25=?的特征。
因为8×125=1000 25×4=100,所以,可先将8和125,4和25乘起来,再把他们的积相乘。
即:8×4×125×25
例2. 125×32×25
分析由数字“125,25”及符号“连乘”的特征,可以想到“8,4”,结合上章所学,因为他们的乘积是整千、整百数。而32=4×8,所以,可以将一个乘数“32”拆成需要的几个因数。即:
例3. 1200÷25÷4
分析:观察题目发现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连除;二是25和4的积是100
所以我们有两种方法:
1、可以用25去除以被除数1200,也可以先用4除以被除数1200,即
1200÷25÷4=48÷4=12 或1200÷4÷25=300÷25=12
二、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练习:课时三。第三讲细观察、找规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列问题。
2. 通过老师讲解,使学生掌握求数列规律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数列的规律。
1)数列的各项只与项数有关,或只与前一项有关。
2)前后几项为一组,以组为单位观察规律。
3)数列比较复杂,分步找规律。
教学难点: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例1. 请找出下列各组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例2.根据下表中数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例3.下面每个括号里两个数按一定规律组合,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例4.根据前面两个圈里三个数的关系,在第三个圈里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练习。(1)找出下面各组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找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课时四。第四讲和倍问题。
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画图线的方法表示和倍关系中两个量,以更方便的找到解题的思路。
2 熟练掌握解答和倍问题的方法,理解和倍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运用画图线的方法,准确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和倍应用题中各倍数和差倍数的量得关系。
教学过程:例1: 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集体讨论:甲班和已班各占多少分,你能不能画出倍数图线?
分析与解答:设乙班的图书本数为1份,则甲班图书为乙班的3倍,那么甲班和乙班图书本数的和相当于乙班图书本数的4倍。还可以理解为4份的数量是160本,求出1份的数量也就求出了乙班的图书本数,然后再求甲班的图书本数。
用下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解:乙班:160÷(3+1)=40(本)
甲班:40×3=120(本)
或 160-40=120(本)
答: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40本。
这道应用题解答完了,怎样验算呢?
可把求出的甲班本数和乙班本数相加,看和是不是160本;再把甲班的本数除以乙班本数, 看是不是等于3倍。如果与条件相符, 表明这题作对了。注意验算决不是把原式再算一遍。
验算:120+40=160(本)
120÷40=3(倍)。
例2: 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30本,甲班给乙班多少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
集体讨论:你能画出图线来表示题中甲班和已班的倍数的关系吗?
分析与解答:解这题的关键是找出哪个量是变量,哪个量是不变量从已知条件中得出,不管甲班给乙班多少本书,还是乙班从甲班得到多少本书,甲、乙两班图书总和是不变的量。最后要求甲班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那么甲、乙两班图书总和相当于乙班现有图书的3倍。
依据解和倍问题的方法, 先求出乙班现有图书多少本,再与原有图书本数相比较,可以求出甲班给乙班多少本书(见上图)。
解:①甲、乙两班共有图书的本数是:
30+120=150(本)
甲班给乙班若干本图书后,甲、乙两班共有的倍数是:
2+1=3(倍)
乙班现有的图书本数是:150÷3=50(本)
甲班给乙班图书本数是:50-30=20(本)
综合算式:30+120)÷(2+1)=50(本)
50-30=20(本)
答:甲班给乙班20本图书后,甲班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
验算:(120-20)÷(30+20)=2(倍)
120-20)+(30+20)=150 (本)。
例3: 光明小学有学生76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40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答:把女生人数看作一份,由于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3倍还少40人,如果用男、女生人数总和760人再加上40人,就等于女生人数的4倍(见下图)。
解:①女生人数:(760+40)÷(3+1)=200(人)
男生人数:200×3-40=560(人)
或 760-200=560(人)
答:男生有560人,女生有200人。
验算:560+200=760(人)
560+40)÷200=3(倍)。
例4: 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552棵。桃树比梨树的2倍多12棵,苹果树比梨树少20棵,求桃树、梨树和苹果树各有多少棵?
分析与解答:下图可以看出桃树比梨树的2倍多12棵,苹果树比梨树少20棵,都是同梨树相比较、以梨树的棵数为标准、作为1份数容易解答。又知三种树的总数是552棵。
如果给苹果树增加20棵,那么就和梨树同样多了;再从桃树里减少12棵,那么就相当于梨树的2倍了,而总棵树则变为552+20-12=560(棵),相当于梨树棵数的4倍。
解:①梨树的棵数:
560÷4=140(棵)
桃树的棵数:140×2+12=292(棵)
苹果树的棵数: 140-20=120(棵)
答:桃树、梨树、苹果树分别是292棵、140棵和120棵。
四年级奥数教案
目录。目录 1 一 找规律 2 数列中的规律 2 图形中的规律 3 二 数字谜 7 横式字谜 7 竖式字谜 9 三 定义新运算 13 四 鸡兔同笼 16 五 行程问题 18 追击及遇问题 18 火车过桥 22 六 植树问题 25 七 有趣的数阵图 28 八 有趣的数阵图练习 32 九 枚举法 35 ...
奥数教案 四年级
四年级奥数第十五讲。平均数问题。老干校区徐文霞。教学目标 1 认识什么是算数平均数 基准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2 学会解决平均数问题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重点 弄清楚总数 份数和一份数三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把握理解解题技巧和方法。教学设计 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 基准平均数 ...
四年级奥数教案
第1课时巧妙求和 二 教学内容 书第16周巧妙求和 二 例1 例2 例3 例4及练习。教学目标 1 理解掌握将某些问题转化成若干个数的和。2 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中是否可以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3 教会学生在解决自然数的数字问题时,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将题中的数适当分组,并将每组中的数合理配对。教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