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发布 2020-03-20 06:52:28 阅读 5443

一、天气单元。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我们常叫做(天气日历)。

2、制作天气日历需要收集记录:每天的(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气温)

3、天气日历中,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0是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

4、使用温度计等到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室**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气象台在(百叶箱)测得当地气温。

6、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的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如箭头指向南,就是南风。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风速用(风速仪)来测定。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书本p10的等级表读一读)

8、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等。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直筒)容器可以用做简易雨量器。

9、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

10、根据云量的多少可以划分(晴天、多云、阴天)。(会画四幅图,在书本p14)

11、气象学家把云分成三大类:(积云、层云、卷云)。积云像棉花,晴好天气,会下雷阵雨;层云一片灰色,在低空,会下雨;卷云像羽毛,在高空,由冰晶组成。

12、在雷雨前,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积雨云)。

13、气象学家根据雨量多少把下雨分为6个等级:

小雨(小于10毫米),中雨(10—25毫米)大雨(25—50毫米)

暴雨(50—100毫米),大暴雨(100—200毫米),特大暴雨(大于200毫米)

14、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晴、多云、阴、雨、雪等。会作气温数据柱状图。

二、溶解单元。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没有沉淀、没有漂浮、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溶解在水中的物体溶解后,会分布在水的(各个部位)。

2、能溶于水的物质有:(食盐、糖、小苏打、肥皂、胶水、酒精、醋、高锰酸钾)等。

不能溶于水的物质有:(面粉、食用油、沙子、石头、铁钉、橡皮、塑料)等。

3、溶解在水中的物体分布在(水的各部分中),不能用过滤分离,部分溶液能用(蒸发)的方法分离。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体会有(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要强。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36)克的食盐。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让它溶解。

5、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6、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办法有:(加热、搅拌、粉碎)。

7、研究水温对物质的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一杯热水、一杯冷水)。相同的条件是:(水量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颗粒一样、同时倒入水中、都搅拌或者都不搅拌、杯子一样)。

8、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比如:放在(阳台上暴晒、放在锅子里烧、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

9、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我们通常用(外焰)给物体加热。

10、分离食盐与水的装置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火柴)等。

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均匀分部热量。)

11、过滤是一项实验室常用的科学方法,要注意操作的方法是:

a、过滤时将液体用搅拌棒引流倒入漏斗。 b、漏斗下端管口要靠于烧杯的边缘。

c、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d、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打开放入漏斗中。

12、酒精灯操作注意事项:

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着引火。)

2、熄火时用灯帽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3、不能用嘴吹灭火。)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三、声音单元。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上的数字(越大),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2、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4、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5、大铁钉发出的声音(高),小铁钉发出的声音(低);橡皮筋拉得紧,发出声音(高),拉得松,发出声音(低);敲击不同水位的水杯,浅水杯发出的声音(高),满水杯发出的声音(低);吹不同水位的试管,满水试管发出的声音(高),浅水试管发出的声音(低);

6、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

7、尺子伸出桌面(长),发出的声音(低),尺子伸出桌面(短),发出的声音高。

8、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像水波一样向着(四面八方)传播。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9、声音可以沿着(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10、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

11、用棉线连接两个杯子做一个“土**”,这个土**是利用(棉线)来传播声音的。

12、这些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木尺、铝箔、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他们是通过(无线电设备)来进行通话的。

14、耳道是将声波传输到中耳;鼓膜是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听小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是将振动转化成听觉信号;听觉神经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15、控制发生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的方法:(装满物质、用手紧紧捂住罐壁、罐内壁贴软物、固定物质在罐内壁、罐子悬挂在真空当中、放入水中摇晃、物质外面包上厚纸)。

四、我们的身体。

1、从外形上,人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

2、人体骨骼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运动后人体的(呼吸)和(心跳)都加快了。这是因为(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4、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6、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心脏长期处在快速的跳动下会感到疲劳。

7、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8、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9、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小肠)。

口腔:(搅拌食物,咀嚼、磨碎食物) 食道:(把食物向下推进入胃) 胃:(把食物变成糊状)

小肠:(吸收其中的大部分营养) 大肠:(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

10、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能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并排出体外。

11、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12、(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口腔中起着消化淀粉作用的是(唾液)。

13、我们牙齿按形状可分为三种:(门)齿,我有(8)颗;(犬)齿,我有(4)颗;(臼)齿,我有(20)颗;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14、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是(相互协同)工作的,看起来好象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关系密切。

四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概念。一 天气 单元。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 降雨量 气温 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叫做天气日历。3.天气日历的作用 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今后的天气变化。4.天气日历中,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0是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

四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精品文档。四年级上册。希望帮助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第一单元 有生命的物体 核心概念。众多的动物或植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有些动物或植物又有相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成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标准。动物和植物有相同的生命特征,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生物。具体概念 动物怎样生活 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环境 生长过程...

四年级下册科学三四单元科学概念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三 四单元科学概念复习题。第三单元 食物 一 填空。1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 食物 中得到的。2 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 粮食 蔬菜 肉类 水果 奶制品 调味品 等 根据食物的 分,可以分为 植物类 和 动物类 3 食物的营养主要有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 和 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