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空气和冷空气。
学习目的。1、 知道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及风的成因。
2、 继续学习借助其他物体觉察空气的认识方法。
3、 知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及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4、 知道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5、 了解人类对热空气的运用,初步知道一些科学发展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难点:理解风的成因。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
1、出示上节课吹气球的装置,提问:我们是怎样把气球吹大的呢?
2、学生回答。
3、提问:你们能想办法证明空气从瓶子里跑出来的吗?
4、学生实验,汇报实验方法。
5、谈话:当我们把气球吹大时,气球里的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同时原来瓶子里的空气被赶了出来,说明空气是会流动的。
二、研究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谈话:那空气受热时会怎样流动呢?
2、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放在靠近蜡烛火焰的各个方向,感觉热空气在**。
3、学生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说明热空气可能向**流动呢?
6、学生回答。
7、提问:能设计实验证明热空气向上流动吗?
8、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9、试验2: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0、学生实验。
11、学生汇报。
12、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呢?实验说明了什么?
13、学生讨论、回答。
14、小结:空气受热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三、**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
2、学生猜测,交流。
3、实验3:在木棍两端各挂一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个纸杯里的空气;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6、学生回答。
7、小结:点燃火柴后,是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8、电脑出示“孔明灯“、热气球: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是谁发明的?利用了什么道理?
四、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 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2、 学生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进行推理。
3、 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4、 学生讨论、回答。(如: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气飘向**?打开冰箱是,看看“白气“向哪个方向流动)
5、 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五、**风的成因。
1、 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风是什么?风是这样形成的呢?
2、 学生思考、讨论。
3、 学生看课本第8页上插图开展分组讨论并汇报。
4、 (演示多**课件)教师小结: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可风。
3.空气中有什么。
科学**:能对证据进行比较、归纳、概括等加工,并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
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含氧气和二氧化碳。
2.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描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描述空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能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与联想来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学材料:三只相同的蜡烛、大小两只玻璃杯、火柴、水槽、红色水、细铁丝、小苏打、醋、集气瓶、带乳胶管的橡皮塞、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步骤:集中话题导入新课。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空气有了一些认识,你知道空气的哪些性质?
2.除了我们通过实验了解到的空气的性质外,你还了解哪些有关空气的知识?
蜡烛熄灭的实验。
1.出示书上第九页的实验,请学生**,哪支蜡烛先熄灭,哪支燃烧的最持久?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2.师演示实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3.学生根据观察,结合自己的假设进行解释。
4.燃烧是不是用去了杯子里的全部空气呢?
了解学生有关空气知识的认识初步了解学生对空气组成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话题。
探索和调查蜡烛燃烧的实验。
1.学生根据装置思考、回答,蜡烛点燃后,拧上瓶盖,会有什么现象?
2.学生实验、观察记录。
3.通过实验的现象,你有什么发现?4.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5.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小组的讨论在班级进行解释汇报。
火柴熄灭的实验。
1.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了些什么?此时的瓶中你认为还有空气吗?为什么?
2.师提供实验装置(也可演示实验),讲明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4.你们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
5.阅读有关空气组成的资料。
认识二氧化碳。
1.演示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观察制取的二氧化碳能,“有颜色,有气味吗?”
3.演示书上第12页的两个实验,你看见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4.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觉得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
引导学生发现,瓶内的红色水比水槽内的高,但只高出一点,没有占满瓶内的空间,从而说明,燃烧只是用去一部分空气。
认识瓶内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判定空气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结合实验、阅读资料,认识空气的成分。
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知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先引导学生观察的石灰水是澄清的为后面的实验做好对比)
回顾和解释
1.通过前面的实验,你对空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依据是什么?
2.对二氧化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可以做哪些事呢?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过程与方法。
能调查搜集当地空气污染状况,了解污染原因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自己生存的空气环境,能针对当地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积极提出建议;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认识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 憋气活动: 全体学生站立,大屏幕上计时开始,学生进行憋气,感觉不舒服时停止,并记下自己的憋气时间。
2 说说自己的憋气时间。
3 提问: 憋气时,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一直憋下去吗?为什么?
4 学生回答。
5 讲述: 对,人活着要呼吸空气,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板书课题)
评析】亲身体验,对一个人来说是记忆犹新、终身难忘的,让学生人人进行憋气活动,能使他们真切地体会“空气是生命之源”的含义。
二、 **空气的污染。
1 谈话: 你对我们周围的空气满意吗?为什么?
2 学生交流回答。
评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洁净,用这样的方式问:“你对我们周围的空气满意吗?”,孩子们口中说出的是他们的真实感受,更能反映本地的空气质量的真实情况。
3 提问: 看来,我们周围的空气已经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空气被污染的呢?
4 学生讨论。
5 学生汇报交流。
评析】这是因为学生对本地的空气质量不满意,所以他们更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空气被污染的,使得原本枯燥的内容能激起学生**的欲望。
6 提问: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越来越舒适的生活与空气污染有什么关系?
7 学生讨论,交流。
8 汇报分析车辆尾气对植物生长情况对比实验的结果。
9 设想: 如果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生活在充满车辆尾气的环境中会怎么样?
10 **有关英国、美国烟雾事件的录像资料。
评析】通过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为下一环节研讨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定下基础,以便以后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 研讨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1 提问: 怎样才能预防空气不被污染,有什么有效的措施?
四年级科学上
p3我的发现 热 煤气炉 炒菜 煮开水 冬天的被窝,热水器。冷 冰箱 空调。p4热的现象 冒气 烟 土地沙漠化。冷的现象 结冰 下雪。我是这样知道的 1 在书本上学到的 2 老师讲解的。p5我的方法 1 用手触摸 2 用眼观察 3 用温度计测量。第一杯 热。第二杯 暖。第三杯 冷。p8 读作 摄氏2...
四年级科学上
10.气温 风向 都是重要气息信息。在气象站里常用百叶箱里的和来气温和湿度 用测降水量 和用来观测风向和风速。11.气温和降水 等天气因素对比赛成绩的影响较大。田赛规则规定 距离为200米以下的径赛和跳远等项目,凡风速超过2米 秒时,所创成绩不予承认。二 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风的...
四年级科学上
第2课天气日历 活动分析 前一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在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日历中,学生将用改进后的 比较简单明确的天气符号 有时需要用有相关数据的天气符号卡 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制作这样的天气符号卡来完成观察记录任务,所以让学生练习画一画天气符号是很必要的。在降雨量中增加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