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发布 2020-03-14 12:10:28 阅读 2696

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

5.1 我们都是公民。

共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了解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并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

2、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即公民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3、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能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自觉提升自己公民意识的动力和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从理性上理解作为公民,个人与国家所具有的法律关系,初步形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重视公民意识的自我形成和公民素质的自我提高,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和民主意识,养成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良好习惯,增强法律观念。

教学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世间有一种称号,它并不表示某种荣誉,却比任何荣誉称号更具有价值,那就是“公民” 。

板书课题)5.1 我们都是公民。

板书)1、什么叫公民?课本p5(粗的黑体字)

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园:“情境研讨”——谁说对了?

请看课本p2-p3中的**园的内容,分别**这几幅图中对公民身份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王小青的看法不正确,我们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不受是否拿到身份证的影响。

陈旷的看法不正确,我们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也不受年龄的限制。

张怡的看法是对的,她小姨的女儿一出生就是公民了。

张萌的看法不正确,陈燕虽然出国留学了,但如果她不加入外国国籍,她还是中国公民。(如果加入了外国国籍,她就不是中国公民。)

张志强的看法不正确,公民犯罪只会被剥夺某些权利,不可能会被剥夺公民身份。

板书)2、我国公民身份的确认。

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辨一辨:他们属于中国公民吗?

1)我国未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 (属于)

2)美籍华人不属于)

3)海外华侨属于)

(4) 在中国定居的人 (属于)

5)受到法律制裁的中国人 (属于)

板书)3、公民身份的内涵 (即“作为公民意味着什么?”)

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即“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

享有平等的权利。

材料一:深圳市原罗湖区女公安局长安惠君,**金额210余万,以**罪判处她有期徒刑15年。

材料二:妇女走上街头,要求平等工作的机会。

结论:只要是国家合法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出示法庭上被判刑的罪犯**,问:他们属于公民吗?他们属于人民吗?

板书)4、公民和人民有什么区别?

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内涵上:公民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外国人;

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敌人。

范围上:公民》人民。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指全体社会成员;

凡是人民都是公民,而公民不一定都是人民。

公民中人民占绝大多数,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属于公民但不属于人民。

练习:1、有一位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他带着即将生孩子的加拿大籍妻子乘飞机回国。在途径美国上空时,他的妻子生下了一名男婴。请问该名男婴能成为中国公民吗?为什么?

2、小李的父母是中国公民,他出生在中国,后到加拿大留学,并加入了加拿大国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李是中国公民。

b小李是加拿大公民。

c 小李过去是中国公民,加入加拿大国籍后,就不是中国公民了。

d 小李具有双重国籍,既是中国公民,又是加拿大公民。

3、国籍是每个公民的一种身份,一个人取得了某个国家的国籍,就取得了这个国家的公民资格,因此,国籍是指一个公民( )

a道德上的身份b政治上的身份。

c法律上的身份d可有可无的身份。

4、下列属于中国公民的有:①居住在海外的中国人②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 ③受到法律制裁的中国人④未满18周岁的中国人。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小提琴手,他一心想到西方国家发展。他利用到西欧某国访问演出的机会,宣布自动放弃中国国籍。由于失去了中国国籍,就不能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取得该国的居住权,也无法找到固定的工作,最后他只能靠卖艺为生。

不久,他在那个国家混不下去了,只好流浪到东南亚某国,在一家低级的酒吧靠伴奏度日。

阅读上面材料回答问题: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为什么说失去国籍是痛苦的?

第二课时)故事导入:2023年“非典”肆虐时期,4月20日,北京一个出租汽车司机,等到了一个要去火车站站的客人。这是一段因“非典”恐慌而生意锐减的日子,有客人是求之不得的。

司机发现他的顾客正在发高烧,还不断咳嗽。询问之下,顾客说自己“肺部有感染,打了一个星期点滴都没好,要回老家”。

问:如果你是这位司机,你会怎么做?

真实的结局:

司机将车停在路旁,锁上客人放行李的后备箱,然后用手机开始给……拨**。客人气急了:“我打车,到站给钱,你管得着我去哪儿吗?”

司机说:“现在是非常时期,举国上下都在抗击‘非典’。我说什么也不能让你走。”

客人把身上的钱都掏出来给司机,央求放他走。司机说:“我这是对你负责,你要真是‘非典’就没命了,连别人也连累了。

我知道你没钱了,你放心,如果医生说你没事,你明天在北京的花费,我都包了!”

在等医疗机构的车来时,天下雨了,司机在雨中淋着,不断劝阻经过的行人绕道而行。整整两个半小时以后,医院的车才到,拉上病人走了。司机将出租车彻底消毒后回家,已经是凌晨。

让我们记住这个司机———北创公司的张四平,当年49岁。在得知那个客人排除了“非典”的嫌疑后,他说:“我觉得有些对不住人家,我真想向他道歉。”

摘自5月6日《中国青年报》作者端木)

评论:这是“非典”恐慌中一个最普通的人的故事。是什么驱使他这样做呢?是内心的律令,是对他人、社会的责任感,也是一个公民的意识。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公民意识。在“非典”恐慌中,我们看到了白衣战士前仆后继,……我们也看到“逃跑”,看到抢购,看到花样百出的谣言,看到少数**和商家趁机发财……

说到底,公民,是那些在平常日子里,更在危机时刻,自觉承担起自己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的人们———他们确实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和希望。

板书)二、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也许你认为,作为一个学生,为国家作贡献这样的重大责任对你来说显得很遥远,但其实公民责任有大有小,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该负的责任。

请你说说你身边有哪些公民责任需要你去担负?

在家里: …

在学校: …

在社区和公共场所: …

阅读p7实践与评价:“个案研讨”,小组交流想法:

1、你怎样评价这个中学生的行为?

2、请谈谈你对“青少年如何关心国家大事,尽公民义务”的看法 。

参考:1、这位中学生以行动关心当地存在的社会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作出反映,提出建议,就是我们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好榜样。

2、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要积极、主动,同时也要理性、有序,要掌握合理、文明、合法、有效的方法,不应仅凭感情和情绪行事。

小结: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1)要树立国家观念(2)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3)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课外作业:p8创意方案:“我做合格小公民”行动方案设计。

p9阅读与感悟:《公民责任就在眼前》

5.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

1 识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和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②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含义;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归类。

2、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培养。

3、 觉悟目标。

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自己的动手、动脑,使自己认识到生活在法治社会里应懂得珍惜权利和认真履行义务。

教学重点]识记和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分辨基本权利和义务,珍惜权利和认真履行义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课前预热,听你们班主任说(16)班的同学对老师非常热情友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我来试一试,现在请你们大声的告诉我,老师长的帅不帅?(几种结果要有准备,表情要自然、搞笑)目的只是轻松课堂气氛。

现在请同学们找到公民的定义并大声的读出来: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吗?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教学班级 12级7班课题 有朋友的感觉学时 1授课人 庞文林。一 教学目标。情感 态度 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和情感 在交友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能力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掌握发展真挚...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三原实验学校文静。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第一框同学朋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感知自己的人际状况,了解交往中受人欢迎的品质,能掌握。和运用交友的基本原则。2.能力目标 能掌握和运用交友的基本原则。3.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提升自己的交友准则,懂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的道理。在以后的人生道...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课题教学目标。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课型。新授。授课人。万焕章。1 思想觉悟目标 加深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认识,努力增强维权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2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观察分析社会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增强识别能力。3 知识目标 了解公民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公民应依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