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提纲

发布 2020-03-14 11:35:28 阅读 1026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1、我们应如何认识我们的“家”?答:(1)家是最熟悉的地方,充满了浓浓的爱意(2)家是充满亲情的地方(3)家是温馨的港湾。

2.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答:〈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

〈2〉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

3〉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2.怎样孝敬父母?答:(1)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2)要做到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3.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答:〈1〉我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发展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逆反心理”严重。

〈2〉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会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另外,子女与父母是两代人,存在“代沟”。★4.我们怎样搭建与父母心灵沟通的桥梁?

(我们怎样与父母沟通交流?)

答:〈1〉理解自己的父母。要理解父母的“唠叨”,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殷切希望,理解父母也有烦恼。

2〉尊重自己的父母。要尊重父母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做出必要的让步和道歉,要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

3〉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主动交流、认真倾听、善于体谅、创造机会等。

5.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1〉主动交流〈2〉创造机会〈3〉认真倾听〈4〉主动道歉〈5〉善于体谅〈6〉控制情绪〈7〉分担责任(8)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6.我们为什么要热爱祖国?(祖国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江山如画。〈2〉我们的祖国历。

史悠久,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3〉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包括文。

字典籍,艺术创造,科技发明等。

7.怎样热爱自己的祖国?(青少年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热爱祖国?

)〈1〉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2〉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积极维护民族团结。

8、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答:(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中华文化,开拓了祖国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

(2)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各民族人民为了捍卫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团结奋战,共御外侮。(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9.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怎样维护民族团结?)答:

〈1〉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2)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3)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

10.你是如何看待台湾问题的?答:〈1〉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心声。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大陆对台政策的基本方针。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1.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各是什么?答: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意义:(1)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2)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和传统。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提纲

1.1 我知我家。1 家庭的含义和特征 p5 2 家庭关系的确立 四种情形 p5 3 家庭的结构 四种情形 p5 4 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p6 5 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 p7 1.2 我爱我家 1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p8 2 父爱和母爱的特征 无私的 永恒的 无微不至 不...

八年级思想品德预习提纲

18 什么是姓名权?p43 19 人的姓名包括那些内容,姓名的地位是什么?p43 内容 姓名包括正式姓名 曾用名 笔名和艺名。地位 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20 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p44 21 隐私的含义 p46 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私人信息 个人私事 私人空间 p46页 22.保...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提纲

思想品德 八年级下提纲。第五课 1 交往的意义,作用与获得 六点p1 42 交往注意事项 两个p6 7 3 交往技巧 要学会三点p8 11 4 锻炼交往能力 四项p15 17 5 举止仪态 四点p18 20 第六课 1 群体的概念p24 2 同龄群体的积极影响p26 3 群体行为的影响p32 4 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