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周练

发布 2020-03-13 03:36:28 阅读 3848

班级姓名成绩。

一、课内语段阅读:(36分)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自然都是日本战胜**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本段文字出自《 》本文选自作者 (6分)

2.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6分)

1) 也无怪他们疑惑。

2)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3)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3.怎样理解文中“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一句话?(4分)

4.第①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表达了“我的思想感情。(4分)

5.“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一句中“偏”字表现了作者这时怎样的心情?(4分)

6. 第三段中作者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是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意见却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5分)

6.请简述作者“意见变化”的根本原因。(4分)

7.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准确的是( )3分)

a. 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反感。 b. 日本“爱国青年”的军国主义思想。

c. 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d. 电影演的是日本枪毙中国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22分)

1)要不要叫醒她?

2)她睡得好熟呢。

3)还是叫起来吧,免得下车吹了风会着凉。

4)于是,我等待着,等候父亲或者母亲坚持的,又不想惊吓了孩子的,叫我醒过来。

5)那是很小的时候,我们全家常在假期出游,为了贪看晚霞的光彩,为了多辨认几颗星星,回家总得天黑以后,我和弟弟差不多一上车就睡了。那时路上多是农田,并没有可看的街景,四周一片静寂的黑,偶尔有住家的灯光闪过,稀稀硫疏的,原本就很像一场梦了,更加催人入梦。因为车上的人多,很多时候就睡在父母亲的怀抱里。

道路并不平坦,颠簸,是梦里始终不变的节奏。

6)每一次快到家我自然就会醒来,却并不睁眼,仍流连在睡的边缘,全身的知觉在等待。可以听见父母商量着,要把我们叫醒,恐怕忽然醒来吹了风会生病,母亲叫了我的小名,我揉揉眼睛醒过来,是被母亲叫醒的哦,像是一种撒娇,还要皱皱眉头,好不甘愿的样子。父母叫唤弟弟不醒,决定将弟弟裹在父亲的大衣里,抱回家去,我们一起下车,走进寒冷的冬夜。

7)看着走在前面的父亲抱着幼小的弟弟,我有些嫉妒,如果我再小一些,再轻一些,父亲就会抱着我回家了。

8)后来我读书了,觉得睡眠永远不够,星期日不用上课的早晨,多希望时钟坏了,父母亲忽然忘了家里还有一个我的存在,可是,我总听见门外的交谈:

9)“要不要叫醒她?”“她好像很晚才睡啊。”“是呀,最近都是这样,可是,就快考试了,不拼一下不行的。”“要不然,过十分钟再叫醒她吧。”

10)安静下来的空气中,我已完全清醒,闭着眼睛等那得之不易的十分钟过去。那是做父母的挣扎与不忍,我等着他们来叫醒,精神饱满地醒来,让父母以为这十分钟的功效显著。

11)一个人到香港教书,初抵达时,住在大学宾馆里,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生活,我陷在难以言喻的焦虑里,并没有什么不如意,我只是无法入睡。连续好几夜,我完全没有睡意,天亮以后,却又精力充沛,在焦日炙阳下,奔波寻找一个适合的居所,安顿下来。

12)找到房子那夜,我的疲惫不堪的躯体,和暂时松弛下来的灵魂,一块儿拉我入梦,天亮以后,我仿佛听见父母亲的声音:要不要叫她起来……在等待中,感觉到太阳光从百叶窗筛进地板,缓缓爬上枕被:听见乌雀此起彼落的鸣唱,我只是等不到父亲或者母亲,走进房问,叫我醒来。

那天早上,我一直没有等到,于是自己睁开眼睛来,在床上默默坐了许久,觉得非常孤单。

13)秋日刚来,天就凉了,不时下着雨。我在购物中心潦草解决了晚餐,提着大包小包上了社区小巴士,往回家的路上驶去。快要抵达时,我听见后座一对父母亲,用广东话低声商量着,我正好听懂了他们的话:

14)“要不要叫醒她?”

15)年轻的父母决定抱着小女儿下车,我走在他们身后,看着那父亲将女儿用外套裹在怀里,那母亲在一旁撑着伞,踩过积水的马路,回家。我恍然记起,很多年以前,当我还很幼小的时候,也曾这样,被抱在怀中,温暖地护持着小小的梦。

16)我只是忘记了,病不是不曾拥有。

17)因为两只手拿了太多的东西,我无法撑伞,雨水淋湿了我的头发和衣裳,但是不再有凄清孤独的感伤,很快地,我会把新家打理好,接来父母亲一起住。然后,在醒和睡的边缘,等待那一声:要不要叫醒她?

18)安心地睡去,愉悦地醒来,真是一种幸福。

1.用文章中一句话做本文的标题,你觉得哪句最合适,请写出来并说明理由(4分)

2.阅读第12段,“在等待中,感觉到太阳光从百叶窗缝照进来,从地板上缓缓爬上枕被”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作者此刻怎样的心情?(4分)

3.第13——15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情节法中上起什么作用?(4分)

4.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安心地睡去,愉悦地醒来,真是一种幸福”?(4分)

5生活中很平常的一句话和一个细节,反复出现时,同样也能让你感受他人的关爱,细心呵护。请各写出一个,并分别谈谈你的感受,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甜蜜回忆。(6分)

三、古诗词鉴赏(7分)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绿树无人昼梦余”中的“无人”写出了的情境。(3分)

2.分析“偷开门户又翻书”中“偷”字的妙处。(4分)

四、文言文阅读(3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故虽有名马。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鸣之不能通其意。

5)买其首五百金。

6)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2分)

1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 才美不外见。

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 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6分)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5分)

八年级下册周周练

八年级数学下册周周练62014.04.01 一 选择题 4分 5 20分 1 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2 根据下列条件,能判断出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 一组对边相等b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c 一组对边平行d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3...

八年级下册周周练

八年级数学下册周周练72014.04.08 一 选择题 4分 5 20分 1 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 内角和等于3600 b 对角相等 c 对边平行且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垂直。2 段 角 两条相交直线 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菱形这6种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a 5...

八年级语文18周周练

八年级语文 上 第18周复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填写汉字。20分 推崇妙肖 巧绝轩 榭丘壑 嶙 峋重峦叠嶂 磬 鳌 头琉 璃 藻 井 蟠 龙金銮 殿w i 幕伧 俗萌 发翩 然 孕 育声匿 迹衰 草连天风雪途囊 繁衍 胚 胎蟾 蜍 脊 椎两栖遗骸 褶 皱 劫 难追溯 藩 篱 归咎斑 l n 无于 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