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基本知识: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2.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复习巩固基本知识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如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1课时。
教具】投影、**点播【教法】启发、总结、讨论【教学过程】
一.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总结)
二.知识要点。
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是。
单位是:米/秒,千米/时(1米/秒=3.6千米/时)5、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来表示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是:
2、时间和跑程的计算:,s=vt三.课堂练习。
例1】一首歌中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句中物体运动的参照物分别指什么?
分析】竹排在江中移动,显然是对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由于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
解答】前句竹排运动的参照物是地球。后句青山运动的参照物是竹排。
例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无法判定。
分析】跳伞员看到***在向上运动时是以自身作参照物。由于跳伞员相对地球是在向下运动,若***相对地球向上运动或静止时,跳伞员都会看到***与自身距离变大,即看到***向上运动。若***相对地球向下运动,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慢,跳伞员同样会看到***与自身距离变大,即认为***向上运动。
由此可见,跳伞运动员无法依据自己看到的现象来判定***相对地球的运动情况。【解答】d
说明】若跳伞员看到***下降,则根据自身参照物对于地球处于下降的状态就可以判断***相对地球在下降,而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还要大。【例3】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a.江岸的码头b.游轮的船舱c.迎面驶来的汽艇d.奔流的江水。
分析】本题需要将题目中四个物体逐个选为参照物,分别考察研究对象——“乘客”的运动情况。
解答】根据题意,a和c都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坐在游轮中”,应该与船。
舱相对静止;d则要加以分析,游轮顺流“行驶”,不同于木筏、竹排顺水“漂流”:前者“行驶”——相对于水运动;后者“漂流”——相对于水静止!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例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驾机飞行时,在脸旁抓到一颗德国子弹。据你判断,这颗子弹是从法国飞机的哪个方向射来的?(当时飞机的速度约为几十米/秒,子弹出膛速度约为几百米/秒。
)[a.前方b.后方c.侧方d.下方。
分析】本题考察相对运动的知识。子弹能被用手“抓到”,应大致与法国飞行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也就是同向同速。
解答】a、c、d都不能使射出的子弹与法国飞机同向同速;而b虽同向,却不同速(子弹速度>飞机速度),但考虑到下述情况:(1)追及速度为两速度之差;(2)飞机做匀速运动,子弹受空气阻力做减速运动,所以,从飞机后方较远处射出的子弹,到达飞行员脸旁时,有可能与飞行员同向同速,因此,正确答案是“b”。【例5】试分析下列各题以谁作参照物。
①上升的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②静止的汽车有人感到它在运动;③下降的电梯上的人看到墙向上运动;
同向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对面的汽车时,感觉自己向后退。
解答】分析参照物的方法是,先根据题意弄清楚是谁相对于谁运动或静止,那么后一个谁(物体)便是参照物。
“上升的电梯”应为电梯对地面上升,因此地面为参照物,而“人是静止的”,应是人对电梯静止,因此,电梯是参照物。
“静止的汽车”是以地面作参照物,而“有人感觉它在运动”应为汽车对观察的人在运动,因而,人是参照物。
“下降的电梯”是以地面作参照物,“墙向上运动”应是墙对人是向上运动的,因此,人(或电梯)是参照物。
“同向行驶的汽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感到自己向后退”应是“自己对于对面的汽车向后退”,因此,对面的汽车是参照物。
说明】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说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也就不同了。【例2】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a.20m/s b.10m/sc.8m/sd.都不对。
分析】平均速度应是运动的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即【解答】c
例7】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多大?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出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运动时间,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得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设全路程为s,前半段运动时间t1,后半段运动时间t2.则。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全程平均速度为24m/s.
说明】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即不能用(20m/s+30m/s)÷2来计算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某段路程共花费了多少时间这样一种平均快慢的概念,而花费的时间并不一定是“运动”的时间。如:某物体在10s内从甲地运动到乙地,经过路程50m,接着在乙地停留10s.若求前10s内平均速度则是5m/s;求20s内平均速度则是2.
5m/s.
例8】如果火车钢轨每根长25米,在1分钟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72
次,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分析】对于公式v=s/t,v,s和t应该是“对应”的,即在同一公式中的各量应指的是“同一段路程”。
本题可取“1分钟内”的路程,“听到撞击声72次”就是通过了72根钢轨。答:火车的速度是108千米/时。
例9】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2秒,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5千米/秒,一架飞机的速度最快可达3200千米/时,若乘坐这架飞机能直驱月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分析】本题暗含的等量关系是从地球到月球的路程s,还需要注意的是激光传播所用的时间是“往返时间”,具体解题过程如下。
解答】根据题意,从地球到月球的路程s始终不变即s激光=s飞机而s=vt则有v激光·t激光=v飞机·t飞机所以t飞机=v激光·t激光/v飞机=(3×105千米/秒×1.28秒)/1千米/秒=3.84×105秒=102.
7小时答:这架飞机需要102.7小时才能到达。
例10】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出学生从家到校的平均速度。写明所需器材、实验步骤及计算关系式。
分析】一般情况下,从家里到学校都有一定的路程,因此必须用“以少测多”的方法来测距离,并尽量保持走路步伐一致。运动时间可借助手表来测定。【解答】(1)实验所需器材为米尺、手表。
2)测一步的长度l;保持步伐一致,数出从家到校的步数n,同时记录整个步行的时间t.
例11】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完全通过一个1100米长的铁桥,用时1分20秒。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分析】本题属于一类“车辆过桥、钻洞问题”,特点是:题目给出车辆长度,“路程”不能直接代人“桥(洞)的长度”[若是这样代人,车辆行完计算出的路程后,并未完全通过桥(洞),此时整个车辆还在桥上(洞里)!]而是路程=桥(洞)长+车长。
解答】v=54千米/时=15米/秒,t=1分20秒=80秒,l桥=1100米,求:l车根据题意s=l桥+l车。
则l车=vt-l=15米/秒×80秒-1100米=100米答:这列火车的长度是100米。【例】关于追及问题,等量关系是s1=s2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是s=s1+s2,t1=t2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1.熟记并理解基本概念2.总复习。
八年级物理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52怎样描述力导学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5.2怎样描述力导学案。班级 姓名 组别 上课时间 评价 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单位。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使物体受力后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来了解力的三要素。通过画力的示意图,从而学会描述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画力的示意图,养成良好...
八年级物理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52力的描述学案精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5.2力的描述学案。知识讲解 一 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 牛顿用字母 n 表示。举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二 力的三要素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有关,三 力的示意图 把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点用图的表示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1 力的作用点...
八年级物理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51力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5.1力教案。概念,并乐于 身边的力现象。2 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 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效果难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活动 利用身边的物品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存在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