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末复习

发布 2020-03-10 23:26:28 阅读 8065

姓名班级考号。

一、填空题。

1、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课桌的长度,则测量结果会变大、变小、不变).

2、如图所示.

1)读出物体的长度为是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2)硬币的直径cm.

3、最小刻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200页书的总厚度,四次测量记录分别为7.5mm、7.7mm、7.8mm和7.85mm,其中错误的记录是书的厚度为mm,合m.

4、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张课桌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55.4cm、55.1cm、58.1cm、55.3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则该课桌的长度为cm.

5、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做的是的运动(填“向上”或“向下”).

6、我国自主生产的“歼―10战斗机”,它的性能已经接近或超越美“f―16c/d飞机”,可以说它是亚洲最具作战力的一种机型。如图所示是空中加油机正在对“歼―10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在地面上的人看来,大型加油机是的;在“歼―10战斗机”的驾驶员看来,大型加油机则是的。

7、达州到成都的铁路线长约400km,小陈坐在达州到成都的动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为参照物的;该车到达成都用了约2h30min,其平均速度为 km/h。

8、如图1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2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9、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拨动钢尺的力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会逐渐变大.保持拨动钢尺力度不变,逐渐增大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发出声音的会逐渐改变.

10、小刚自己制做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这哨音是由于管内空气柱产生的.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1、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也会改变.如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其中的音调高,而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是乐音的.

12、如右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瓶子的序号是。

13、如图所示,是我市沪粤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里主要是在声音的过程中来减弱噪声(选填“产生”、“传播”或“接收”),具体的方法是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

14、如图所示,两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应该是甲: ℃乙: ℃

15、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该晶体加热25 min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16、如图所示,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会升到周围气温以上/降到周围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就会在甲壳虫背上物态变化)形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

17、如图7所示,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将烧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时,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试管b中温度计示数___填变化情况).这个实验说明了___

18、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现象(填物质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热量(选填“吸收”后“放出”).

19、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二、选择题。

20、如图,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扶梯c.墙壁 d.天花板

21、请根据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22、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 m/s ,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 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 m/s b、4.8 m/s c、5 m/s d、6 m/s

2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24、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运动的s—t图象或v—t图象,则在0—3s这段时间内,物体的运动快慢是( )

a.甲最快b.乙最快。

c.丙最快 d.乙、丙速度相等,大于甲的速度

25、在100 m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如果是在听到发令枪响才开始按表计时的,则记录下的时间比运动员所用的实际时间( )

a.偏大 b.相同 c.偏小 d.都有可能。

26、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走一些以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里,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27、盲人歌手杨光不但唱功好,而且他的模仿能力超强,在春节晚会上他模仿了单田芳、文兴宇、刘欢、马三立、曾志伟等很多曲艺名人的声音,且模仿的惟妙惟肖、难辨真假,他主要是模仿这些人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以上都不是。

28、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29、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声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

a. 音色和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响度和音调

30、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铃声减小,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图丙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d.8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会听到它们发出音调不同。

31、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能传递能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32、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33、用体温计测某人的体温,水银柱上升到37.5℃刻度处,如果不甩几下,直接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9℃的人的体温,那么这支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 )

a℃ b.5℃

c℃ d.5℃

34、目前,有些大酒店在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且讲卫生.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并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35、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八年级期末复习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3 一 选择题 1 飞机向地面俯冲,飞行员看到大地扑面而来,这时飞行员所选参照物是 a 大地 b 太阳c 漂浮的云彩 d 飞机。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 等大的实像 b 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c 凸透镜可矫正近视眼d 凹透镜可矫正近视眼。3 下列...

八年级期末复习

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 三 班级姓名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2.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 尾巴 这种现象俗称为 飞机拉烟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八年级期末复习

1.估计的运算结果应在 6到7之间7到8之间8到9之间9到10之间。2.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应满足的条件是。3.在数轴上作出表示的点 4.长方形abcd中,ab 3,bc 4,若将该矩形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求折叠后痕迹ef的长。5.若 abc中,2 a c 3 b,则 b的外角度数为何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