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古诗

发布 2020-03-09 01:05:28 阅读 1237

谈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原词。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启示。人生在世,不可能总在顺境中,在无力改变所处环境的情况下,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心中保住那一份美好,必然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观。

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写于2023年中秋,此时的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子由)已经四年没见面了。,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这天的月亮最大最圆。人们把它作为合家团圆的象征。但写此词的时候苏轼在密州任职。

这天晚上,苏轼喝了一夜的酒。趁着酒兴。挥毫写下了这不朽的名句。

官场失意的词人不道凄凉语,反说只要大家都健康地活着。虽然人隔千里。照耀我们的还是同一个月亮。

不仅表现了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而且借月说事。与中秋的背景非常吻合。

可谓情景交融。

谈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意思: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里。鉴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谈谈“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诗人僧志南的绝句。全诗是“古木阴中系(jì)短篷,仗藜(lí)扶我过柳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他用这短短的一首诗,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是: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是故意要沾湿我衣服似的,下个不停。

而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却令人陶醉。

诗人用“沾”在衣服上的雨和从脸上清拂过的“不寒的”风,细致的描述了自己对春天的感触。“沾”说明细雨朦朦,雨丝很轻,而不是用“淋”或“下”,“杏花”则点明了季节,所以轻轻吹来的暖风,则让人感受到了熟悉的春天气息。

谈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王维的朋友元二奉命出使西安,王维告别他是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为“渭尘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的意思是清晨的细雨,轻轻地淋湿了渭陈池地面的尘土,旅舍外的柳色显得更加清脆而清新。朋友,请你再喝一杯酒吧!

要知道,你往西出了阳关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诗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谈谈“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写的《蝉》。全诗是: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虞世南, 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意思是:因为蝉停留在高处,所以它的叫声传播得很远,并不是因为借助了秋风的传送。

这句诗中包含着一个道理:自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抬举,自能声名远播。表达了诗人对人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现在人们常常用这句诗来比喻那些品格高洁的人,他们的名声自然会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不必凭借什么。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初诗人虞世南的《蝉》。全诗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蝉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传播,蝉的声音传得远是因为蝉站得高,而不是借助了秋风。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传奇人物,他们并不是借助了自己的权势、地位等可以借倚的力量,而是用他们自己的品质和人格魅力让别人啧啧赞叹。比如蔺相如面对秦王临危不惧,***做手术不打麻醉坚毅顽强,包拯铁面无私断案,魏征敢于直谏唐太宗李世民,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这些拥有高尚品格的人物不正像“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所含的意思吗?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古诗两首

导学内容。大课题本节内容。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 9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课型古诗学时。共2学时第1学时。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知识认识 促 忆 异 等7个生字。会写 促 深 忆 等与10个生字,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导学目标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古老的神话传说。基础阅读课1 学习内容 三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 丛书中 迢迢牵牛星 同类文章 秋夕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学习目标 1 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2 复述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3 拓展阅读关于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的诗歌,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诵读鹿柴分层练习鄂教版

鹿柴 分层练习。基础题。1 区别字组词。返复照 反夏招 2 填空。1 鹿 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组词它的第5笔是 2 照 是 结构,部首是 组词。3 修改病句。1 我的家乡是长春人。2 从此以后,唱歌就爱上了我。3 今天,日本的小朋友来我校 4 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