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3-06 11:23:28 阅读 8382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9、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一、教学目标。

、认识九个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2、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请大家一起把课题念一念。

2、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小故事中有一个大道理。

二、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今天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检查朗读,书写难字。

1、提出初读要求。

要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随机正音。

出示句子。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窟窿 long 轻声洞的意思。

圈,多音字,组词。

指名读生字,句子。

齐读。书写难写的字。

窿叼。生各书写一遍。

3、检查二到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多指名读。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四、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老师在布置预习时,请小朋友们回家查一下字典,了解“亡”跟“牢”的意思,那现在哪位小朋友能来说说,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这个方法外,还有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文章中找到藏了这两个字意思的句子,谁找到了?

3、那在课题中,“亡”的意思是丢失。那“牢”的意思就是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课文中是指“羊圈”。

5、小结: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五、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都是怎么丢的?请小朋友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1)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因为 ,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2)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得祸。这时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呢?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什么反应?(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一次丢羊后,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还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5、出示:羊已经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

比较有什么不同?

6、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是怎么做的呢?

指导朗读。7、思考:第二次丢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8、修好了羊圈后,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那这时修好羊圈晚不晚?

因此,古人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六、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在生活学习中,你有没有碰到过“亡羊补牢”的事情?(老师可以先举个身边的例子: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

5、你能不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用自己的话来讲一下这个故事呢?

6、总结: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亡羊补牢。

第一次第二次。

丢丢。不补赶快堵。

又少再没丢。

为时已晚为时不晚。

南辕北辙。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下册第七板块寓言故事的第一课。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

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以对话为主,适于儿童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

设计理念:寓言是为适应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人们规劝和自我教育的生动形式。而“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一、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将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紧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努力达到“教学做合一”。二、“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充分经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合理想象,填补文本空白。

课堂的学习是有限的,我们要教孩子们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无疑是对所学所悟的一个检验。

教学目标:1、抓住形声字的特点认识“辕、辙”2个生字,会写“袁、辕、紧”3个生字。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南辕北辙”的意思。

2、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将一事无成。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积累像“南辕北辙”这样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南辕北辙”的意思。

2、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将一事无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请一位同学帮个忙,到***那里帮张老师取一下水杯(手却指着相反的方向)。追问:为什么取不到?

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却偏要往北去,下面我们穿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看看他。(板书:南辕北辙)

二、教学生字——-扫除字词障碍。

1、用手遮住“辕”字的偏旁,这是什么字?(袁)给这个字交个朋友?加上车字旁,它还读——

2、手指着课题“辕、辙”认真观察这两个字的字形,有什么发现?在生活中你们看见过“辕”和“辙”吗?教师随机出示辕和辙的课件,解释:

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

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三、深入研读——体会故事道理。

1、叫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文章的第一段)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面,这个人却往北面走。

)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楚国的**,找学生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

4、再读这段话,你还读出了什么?(坐车人很愚蠢、固执等)

5、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a、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b、师指名回答。(马好,路费多,驾车人技术好)

c、出示坐车人与朋友的3段对话。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d、填补文本的空白:为人物的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心理。加上提示语再指名读3段对话。

e、师请两名同学现场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f、课文读到这里,这个前往楚国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愚蠢、好笑、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

6、他就是认为自己有这样优越的条件,所以即使朋友再三的劝他,他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自以为是”)

7、放飞想像: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你们想像一下,楚国在南方,而他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

预设一:我觉得他往北走,就会走到俄罗斯。

预设二:我觉得他一直往北走,到了一个大海边,过不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artA教学设计

4 师课件展示课题 unit 3 at the zoo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认读几个动物的名称 monkey giraffe cat bear rat elephant tiger 并能用句型 what s this?it s a 进行问答交流。2 听 说 认读几个形容词 tall shortfa...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资料怎样看问题怎么样想问题 三年级下册第三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山东德州跃华实验学校内容简介。本组围绕 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这个专题展开。包括 寓言两则 惊弓之鸟 画杨桃 三篇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 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教学设计。超化镇中心小学吕晓会。学习目标 1.我能把秋天里最快乐的事情说清楚 具体,能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并有感情地讲出来。2.我能做到认真听 不插话,仔细想,听他人分享后能做补充 提建议 谈感受。教学重点 交流在秋天里做的事情,体现内心的快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