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发布 2020-03-04 04:58:28 阅读 7792

第一课富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儿童作品,掌握观察、评述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和感受作品题材的表现内涵,初步掌握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怀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学会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并能对欣赏的作品作出正确的描述与评价。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观察方法。

创设环境,学生观察、大胆评述。

.我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每个同学都有许多愉快、令人难忘的回忆。童年生活让我们铭记在心,当我们回忆往事时感到既甜蜜又愉快。请把你所经历过的愉快往事说一说,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愉快的心情。

.课本上所有的作品都是反映我们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的。在大自然美好的环境里,无论是春天、夏天、秋天还是冬天,处处都是他们幸福的笑脸。大家看一看、说一说,作品表现了什么情景和内容?

我们是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和课本上的美术作品里有油画、中国画、水彩画、版画、和木雕。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从形、色、质感等方面评述)作品中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它们反映的题材和内容都相同吗?

二、了解作品的美术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的美术作品,提出几个有关主题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欣赏和评述。

.引导学生回忆孩童玩耍、嬉戏时和作品画面表现的场景有何相同之处,谈一谈自己童年的快乐时光。

.各国的小朋友的游戏为什么都相似?讲一讲自己的认识。

三、德育渗透。

该教学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快乐幸福的生活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即国家政通人和,人民安康,孩子们才能有幸福的童年生活。教育学生认识到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被战争、贫穷所困,那里的孩子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福、不快乐的,从而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努力学习。

1.教师提问,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我们生活在战火连绵或自然灾害频发的环境里,整日担惊受怕,我们会感到幸福快乐吗?

2.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生活环境被人为破坏,没有树木和花草,没有花香和鸟语,我们会玩得快乐吗?

3.如果生活的大气候环境里没有春、夏、秋、冬之分,没有风,没有雨,没有动物和植物,世界还会如此精彩吗?

四、拓展创新。

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把经历过的有生活情趣的场景画出来。

5、安全提示:上下楼梯靠右行。

6、板书设计:

第二课小小冷饮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1、趣味导入

可从冷饮摄影作品中寻找红、黄、蓝三个小伙伴入手,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感受到画面的美,色彩的美。对三原色有了一定认识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色彩感觉训练,如出示一张以红色为主的**让学生自由地谈谈他对色彩的感受,让学生在感受和表达交流中有所收获。

2、新授 1.有了认识基础后就可开始吹画的教学(个人认为冷饮不适合辅助讲解,故用吹画)。教师可先出示吹画的彩色树,让他们猜一猜它是如何绘制出来的,以引发学生对这一特殊技法的兴趣。在学习这一技法之前,还应给学生看一些姿态优美的树,帮助学生认识树的形象特征。

2.接着可让学生试着用红、黄、蓝三色吹出树的形象,试吹后学生提出自己在吹画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借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就一些关键的难点问题,如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方向、力度等做一些示范,以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3.作品完成后可安排一个观察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三原色在自然融合中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并复诵儿歌加深学生对儿歌内涵的理解。

三、欣赏感受

可从欣赏课本优秀绘画作品入手。除了教材上的作品还可以选择以一种原色或两种原色为主画出的作品,既可抽象也可具象。通过欣赏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色彩的运用对画面效果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三原色进行创作。

4、创作表现

作业要求:活动一,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吹出美丽的彩色树,并观察发现色彩的变化,掌握简单的色彩知识。活动二,大胆运用红、黄、蓝三色创作一幅想像画。

5、安全提示:过马路左右看,红灯行,绿灯行。

6、板书设计:

第三课优美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结合学校秋游,利用环境资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自然环境留在心中。

教学重点:

1.欣赏家乡的美丽**、 学习利用各种美术语言进行美的再创作。

2.画一幅表现秋游活动的记忆想象画。

教学难点:审美的培养、技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风景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蜡笔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回忆:上周我们进行了什么有意义的活动?(生:秋游,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呢?好玩吗?怎样才能留家乡环境这些美好的精彩瞬间呢?)

.板书课题

二、分析画法:

.你认为家乡中最美的环境是什么?可以画出景吗?

.怎样才能使这幅画让人看出是秋游,而不是春游,或者夏游呢?举例画秋天的景色。

.怎样表现四季景色呢?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图一

1)画树,有以下几种方法:(示范与范图相结合) a,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条线来表现层林尽染的秋林。 b取树干为主的树林局部,突出前面几棵树,再逐层推远。

表达密林中秋风落叶的景象。 c画簇拥在一起的红叶树。

2)树叶、叶丛画法指导。教师列举几种常见的叶丛的表现方法。

3)色彩指导:在色彩的处理上,既要源于自然又要大胆夸张。使四季自然味更浓,可允许适当强化这种感受,突出风景色彩特征,教材上的几幅作品就明显夸张了风景季节的色彩。

.分析教材范图,简单的介绍画树林的层次,进行近大远小的渗透。

.学生作业。

三、安全提示:不翻爬花坛和栏杆。

第二课时。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提醒学生注意构图要满,色彩有特征。 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并展示已经完成好的作业。

板书设计:第四课彩墨的趣味。

学习目标。1、学习使用毛笔等水墨画工具,掌握一些简单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尝试体会水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爱国精神。

3、教学重点体会怎样用笔、用墨,尝试用水墨作点、线、面的练习。

4、教学难点水分及墨色的掌握。

5、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

1、欣赏作品。摸一摸,看一看,猜一猜是用什么绘画材料画的。例:这张纸是白板纸,纸上的点是用水彩笔画的。

2、教师示范展示水墨画,请学生说说范图用了什么绘画工具。

3、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2、小组交流、讨论。1、请同学谈谈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你用水墨画过画吗?2、小组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感知体验,动手实践。

1、教师示范介绍正确的执笔方法。

2、介绍用笔、用墨方法。(中锋、侧锋、逆锋,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3、学生体验、感受水墨的乐趣和魅力。a、四人一组,随心所欲作水墨的浓淡变化的练习。b、作水墨交叉线的练习,(线条有直、斜、浓淡、旋转、锯齿等)。

三、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1、水墨和中国画颜料、油画棒、水粉在一起相处会融合吗?

2、水墨结合各种颜料作点、线、面的练习。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材料结合水墨进行创作。

4、大胆展示,互相评价。展示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感受。表扬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的作品。

5、收拾整理,课堂小结。

6、板书设计:

第四课水墨的趣味。

用笔:中锋、侧锋、逆锋。

用墨: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第五课剪折的鱼。

学习目标。1、知识目的:通过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对平面与半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能力目的:学会折剪的基本方法,用平面的纸制作成半立体造型,培养学生动作制作的能力。

3、情感目的:陶冶审美情趣,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

教学重点剪纸的基本技法及组合。

教学难点剪纸作品的设计思路。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1、欣赏引导。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剪纸作品。

2、让学生选择一件作品,分组**其制作方法,可以试着折一折,剪一剪。

3、各小组汇报探索的结果,教师给以点拨、释疑,师生共同归纳出基本技法。

4、教师演示、讲解各种折剪发法,让学生体会到美术技法的多样性。

2、剪纸练习。

1、学生在学习了解基本的折法和剪法的基础上,试着进行剪纸练习,剪一件作品。

2、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剪纸发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如果学生有新的、与众不同的剪法,要及时给予表扬,并向全班同学推荐。作品完成后,鼓励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从设计构思、制作方法、形式等方面介绍。

3、合作创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剪纸作品合成一副新的画。

4、课堂小结。

5、学生讨论发言:通过学习学到了什么?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第五课。

剪折的鱼折剪的基本方法。

第六课新颖的眼镜。

学习目标。1、知识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眼镜的有关知识和用途特点,掌握眼镜的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副新颖的眼镜,提高手脑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更关注生活,热爱艺术。

教学重点学会设计一副新颖的眼镜。

教学难点眼镜造型的创新设计。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1、实物演示,激情激趣。

1、上课开始,教师戴着眼镜走进课堂,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2、教师摘下眼镜。引导学生回答。

1)同学们知道眼镜有什么用途吗?

2)说说眼镜的种类。

2、讲授新知,增加认识。

1、教师展示收集的各式眼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设计形象资料,刺激学生的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说说眼镜有什么使用功能,打算设计创作具有什么使用功能的眼镜。

定三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我的小天地。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该年龄段学生对美术充满了兴趣,想象力丰富,同时经过两年的美术学习,对绘画的认识有一定的提高,也逐步掌握了美术表现技法,本课虽然训练学生表现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但有关居室环境布置方面的知识,学生不一定都能 得出来,所以表现深度会不够。一 教...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1 学习原色 间色等色彩知识。2 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并学会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教学难点 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出间色的调色本领。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三色轮 色水 色彩方块 色相环等。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富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画家笔下的风景所表现的艺术魅力。2.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及情感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 感受风景画的内涵与艺术形式之美。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语言或文字把中心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