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发布 2020-03-04 04:29:28 阅读 2830

1.我驾神舟游太空。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难点: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太空知识的**资料,准备记号笔、蜡笔水彩画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把教室布置成类似太空的环境。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

1)学生谈谈在“太空”的感受。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讲述有关太空的科普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太空遨游模拟实验),并提问:看了录像你了解到哪些太空知识?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

4)针对学生交流的内容,教师小结。

2.畅述想法。

1)学生谈谈:①怎样把教室设计成太空舱,成为一艘宇宙飞船?②如果想要去太空遨游,需要哪些必备工具?③遨游太空需要注意些什么?

2)出示宇宙飞船的模型或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宇宙飞船的构成。

3.动手创作。

1)明确主题:我驾神舟游太空。

2)教师建议:设计时要有自己的独创性;注意飞船和宇航服等的形状和色彩;注意飞船内外的环境。

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动手创作。

4.评价作业。

1)学生介绍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各自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5.课外拓展。

1)继续收集有关太空的资料。

2)写写创作的体会或有关遨游太空的故事。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 准备手工材料,课前分好合作小组。

教师) 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1.总结作业。

表扬优秀学生作业。(从创意、科学意识、情感投入等方面评议。)

2.欣赏思考。

1)欣赏相关的手工制作作品。

2)思考:这些作品使用了什么工具材料?(注意材料的质感。)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

3.分组创作。

1)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并在组内商讨创作方案。

2)交流创作意图,各组汇报创作计划。

3)建议:可以用各种纸张及瓶子、纸盒等材料进行制作。(组员可以为自己的作品编一个故事。)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作业讲评。

1)学生分组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自评。

2)各组互评。

5.课外拓展。

1)阅读有关太空的书籍。

2)讲有关太空的故事给好朋友或父母听。

3)将手工作品布置教室。

2.汉字的创意与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

1)教师用课件**《劳动最光荣》的**,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欣赏感受。

1)教师用课件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

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

3.研究体验。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

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

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4.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5.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线条是否流畅、肯定?

6.课外拓展。

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

3刊头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1.欣赏体会。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2.讨论研究。

1)小组活动: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3.创作表现。

1)提出要求: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

2)教师建议: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表现也应突出主题。

4.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4.纸拎袋。

教学目标。1.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3.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

重点: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难点: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山林绿化、绿色家园的摄影**,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

教师)收集有关绿化家园的**、海报,制作成课件,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1.谈话揭题。

1)看图谈感受,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与学生课前收集的绿色家园摄影**欣赏相结合,直观感受绿色的美。请学生讲讲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了解植树绿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说说植树节的由来及时间。 提问:3月12日是什么节日?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

3)揭示课题《绿化家园》。

2.**新知,学习对称剪方法。

1)教师出示一张绿色的纸,提出问题:一张彩纸怎样才能变成一棵树,用什么办法?

2)学生得出结论:以彩纸做材料,用折、剪等方法,可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

3)教师示范用对折法剪“树”。

强调先沿对称轴画半棵树,再剪。

4)学生试着剪纸。

5)认识不同树的外形特征。

看课件《各种各样的树》,说说你能识别哪些树木,说出他们的外形特征。

6)分组讨论:剪纸的树形可以有哪些变化?

7)小结。3.学习用四连折法剪树。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集体创作纸贴画《美丽的大森林》。

1)创设情境:欣赏美丽的大自然**。

2)学生分组,集体创作用折剪方法剪树,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或长卷纸上,组合成美丽的大森林。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纸盒、彩纸、彩泥、剪刀、胶水、彩笔。

教师)纸盒、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1.启发谈话。

教师提问: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特征是个好办法。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表现方法吗?

2.学生分组讨论并创作: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各种外形的树。

3.学生作品汇报展示,相互交流。

4.小结:用折、剪、捏、拼等方法,可以将卡纸、彩泥等材料,塑造成各种各样的树。

5.讨论家园建筑的表现方法。

6.学生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纸盒、卡纸的穿插组合,设计制作“小小家园”、“小小社区”,并用各种材料的“树”进行绿化。

7.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5.找果子的刺猬。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

3.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重点: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

难点:使纸立体造型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特色。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课件、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1.导入激趣。

1)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形式的(包括写实的和抽象的)城市雕塑。

2)学生交流欣赏体会,获得对雕塑的感性认识。

3)教师小结:雕塑是一种立体造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很大,好的雕塑可以让城市增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立体造型》。(板书课题)

2.了解感知。

1) 教师课件展示抽象雕塑作品。

2) 学生欣赏、讨论: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用了什么材料?运用了哪些技法?

3)教师小结:抽象雕塑运用了线、板、管等材料,通过卷折、组合、粘贴技法进行表现。这种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创造出实际占据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的造物活动我们叫做立体造型。

立体造型有线、面、块等多种形式。

3.欣赏研究。

1)小组内欣赏、交流:教材中的立体造型作品是如何构成的?

2)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平面的纸材构成立体形状?

3)教师适当示范纸圈、纸管和纸块面的制作。

4.尝试练习。

请学生试着将平面的纸材变成立体形状,比一比谁变出的形体多。

5.交流评价。

表扬纸立体形状做得又多又好的同学;集体讨论,解决制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6.夸张的脸。

课前准备。学生)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课件、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1.欣赏感受。

教师出示各种纸立体造型作品,学生欣赏感受其魅力。

2.自主**。

教师将纸立体造型作品发放到各小组,请学生分解并再重新组合,理解构成的形式和规律。

3.提示启发。

教师提供几种构成范例请学生欣赏后谈谈各自的设想。

4.创作表现。

1)要求:用纸进行立体造型,有自己的特色。

2)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剪刀,大胆表现。

5.展示评价。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选出“最佳作品”、“最佳创意”、“最佳工艺”等奖项的作品并颁奖。

6.拓展延伸。

建议学生将作品摆放在校园里合适的地方,美化校园环境。

7威武的大将军。

教学目标。1.了解自行车的演变过程、自行车的造型特点和功能作用。

2.通过对自行车的绘画、设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感受工业设计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定三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我的小天地。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该年龄段学生对美术充满了兴趣,想象力丰富,同时经过两年的美术学习,对绘画的认识有一定的提高,也逐步掌握了美术表现技法,本课虽然训练学生表现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但有关居室环境布置方面的知识,学生不一定都能 得出来,所以表现深度会不够。一 教...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1 学习原色 间色等色彩知识。2 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并学会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教学难点 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出间色的调色本领。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三色轮 色水 色彩方块 色相环等。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富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画家笔下的风景所表现的艺术魅力。2.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及情感的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 感受风景画的内涵与艺术形式之美。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语言或文字把中心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