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发布 2020-03-04 04:28:28 阅读 1811

教师:陈雪慧。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们的社区。

教学目标: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教学重难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教法:示范法。

学法:讨论。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1. 导入。

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什么叫社区?(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2. 新授。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

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指名描述)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

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学生描述)师:

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翻看课本,进行讨论,自由答问。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我们的社区。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教法:讲授法。

学法:画画。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1.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 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2) 海岛(色彩):

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3) 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2. 学生作业。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

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展示几幅学生的作品,问:你喜欢吗?回家可以试一试。

同学之间互相展示,介绍本组作品,相互评价。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

教学重难点: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法:示范法。

学法:讨论,答问。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你参观过恐龙的展览吗?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庞然大物--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揭题板书:“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做一做。”-恐龙世界。

2. 讲授新课: 出示范作。

这是什么?(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

都有哪些种类?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你最喜欢哪头恐龙?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说说看。大家畅所欲言。)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望。能够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重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教法:参观法。

学法:动手做手工。

课前准备: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

教学过程。1. 教师出示幻灯片。

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化。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用。

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任选一只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

a、 头部 b、 身躯 c、 腿部 d、 尾部。

2. 布置作业:按自己的喜好与兴趣捏制一头恐龙。教师巡回辅导。

3. 作业展示: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4. 补充介绍:恐龙原来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经“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神秘消失了。

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上的一个谜。课后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

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画中的线条。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法:讲授法。

学法:模范画画。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1. 导入:

认识各种各样的线:(1)**一段平缓的**。(2)**一段激昂的**。

听完**后,学生分别用相应的线条表现出自己的感受。初步感受不同的线带给我们的不同的感受。归纳:

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

2. 欣赏:认识不同的线条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画家经常运用不同的线表现出自己不同的心情。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我国古代绘画作品里面的线条。小组合作**:

(1)《放牧图》(2)《黄河逆流》(3)《八十七神仙卷》。**题纲:这三幅画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线条?

表现出什么样的场面?你好像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你又想到了什么?从各种线条引发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进一步感受现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及作品的艺术美感。

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画中的线条。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法:示范法。

学法:尝试画画。

课前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2. 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 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2、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3.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

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尝试练习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4. 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反思。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会动的线条。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

教法:欣赏法。

学法:欣赏画作。

课前准备:图画。

教学过程。1. 导入:

(1)欣赏敦煌壁画《飞天》。你们看了这幅壁画,有什么感觉?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他们在飞,在动呢?

仔细观察一下里面的线条变化?(学生讨论总结,画中含有多处波浪线,让人感觉里面的神仙在飞,里面的东西在动。)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动的线条。

2. 新授课:复习有关线的知识。

教师提问,学生抢答。问:你能让哪种线条动起来?

出课题。分小组利用教材上的作品,组织学生讨论。小结:

从古至今,艺术作品中常利用富有动感的线条表达作者的感受。教师利用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艺术作品中会动的线条。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组织学生评价。

布置课后自学内容:课后搜集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敦煌壁画,看看这些画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动感。

教学反思。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会动的线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法:绘图法。

学法:学习绘画。

课前准备:图画本。

教学过程。1. 新授:

请几位小朋友到上面来跟着**起舞,让其他同学把他们的舞蹈用线条表示出来。分析用线条的方法(波浪型的线条具有动感,平直的线条比较呆板。)欣赏观察另两张**分析其线条的动感和添加其他线条的表现作用。

2. 提问: 分别说说作品中都表现了什么。线条的排列以及疏密关系哪张处理得比较好?你认为哪一张动感最强?为什么?

3. 小结: 艺术品中的线条是富于变化的,是会动的。

4. 学生作业:作业要求如下在纸上用线条绘画出你认为具有动感的风景或人物以及动作等,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作业展评(画面上的东西在动吗?是怎么动的?你觉得好看吗?)

5. 教学后记: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来表达感情的重要要素,而线条的波动能带给人不同的运动感受,线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感受具有动感的线条的表现方式和视觉冲击,体验线条造型的美感。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线条运动的规律,画面上的事物能够用会动的线条来表现。但由于养成的绘画习惯,动感还不够强,今后在这方面还要多强调,多练习。

教学反思。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卵石动物造型。

教学目标:认识有趣的卵石造型游戏,根据卵石的不同形状,创作可爱的动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卵石的形状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创作可爱的动物形象。

教法:综合教学法。

学法:预习,欣赏,感受。

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1. 导入:

师出示卵石: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板书:

卵石)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铺路、装饰鱼缸等)今天,我们还要让卵石来发挥一个更有趣的作用,你们有兴趣知道吗?

2. 新课教学:打开教材第页,说说你最喜欢的卵石作品。

提问:研究一下,教材中的作品可以分成几种类型?把卵石作品分不到各小组,供学生继续研究、学习。

布置学生完成自己的卵石作品,及时为学生提示、辅导。请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成功与不足。谈在创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教学反思。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卵石动物造型。

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绘画经验,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动物形象饱满生动。

教法:展示法。

学法:欣赏,动手制作。

课前准备:卵石动物造型。

教学过程。1. 新授:

出示一鼠身形的卵石,看一看,它像什么?换个方向看一看,它又想什么?再出示多种形状的卵石,学生大胆想象。

师语:很多小朋友和大家一样,看到了各种形状的卵石,也产生了很多丰富的想象,并且把自己的想象变成了现实,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动物造型。在我们的课本里就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 欣赏,认知。(1) 打开书本,学生观赏卵石动物作品,自由交流。

(2) 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利用卵石形状创作的?创作的动物形象在姿态上有什么特点?(除了动物头像与鱼类外,动物的姿态大多是静止的团身形象。

)了解创作过程:(1)根据卵石形状进行合理想象;(2)用记号笔在卵石上勾勒动物形象细节;(注意:此时,这块卵石就是动物的身体,就像是它的剪影。

)(3) 用干笔蘸上颜料进行美化。(注意:不要用水)

3.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人手一个,先构思,再涂色。

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 2 恐龙世界 教案。关键词 恐龙人美世界课后难点恐龙世界绘画教案造型美术。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 2 恐龙世界 教案 摘要 教学准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 组织教学。二 欣赏恐龙 四 课堂绘画。五 课后延伸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1 教师出示幻灯片。让各类恐龙形象...

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

课题 1水墨游戏。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 1 加深对基本用笔 用墨方法的了解,并运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尝试完成一幅水墨小品画。2.在开放式的笔墨游戏中体验 感受笔墨变化,学习水墨的画法。3.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 1 认识 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2 焦 浓 重 淡 清的画法。教学难点 1...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美化教室一角。教学目标 学习制作课程表。对课程图标与组合的设计。教学重点 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教学难点 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教学准备 教具 课件。学具 任何一种作画工具 白纸 课本。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导入 队角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