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2019继续教育专业作业高校教师思考题答案

发布 2020-03-02 09:36:28 阅读 4881

高校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题)

1.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1.以“分类指导、特色发展”引领高等教育结构优化。

首先,在设计理念上要明确分类体系和标准的指引性、多元化和适应性。解决同质化最根本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多样化且高效的高等教育体系,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合理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除了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属性和教育规律,还要创造一种能够促进高等学校之间保持适度竞争的开放性环境,同时还应具备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着的新情况的动态调整能力。

其次,在具体问题上要格外关注两种分类。一是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分类。两者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专业内涵、服务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应尽可能明晰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及其内部高等职业教育的边界。

二是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分类。在鼓励民办高校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有必要对其作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区分,通过实施不同的政策管理、资源配置和评价标准,促进民办高校以提高质量、特色创新为目标进行良性竞争。

2.以“培养创新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培养方式转变。

第一,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观进行分类评估。如今,高等教育形态、结构的多样化必然产生人才培养层次的多样化和规格的多类型化,相应地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就是多元化。针对这种情况,就不同类型、层次的高等院校确立不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只有明确了各自的人才质量方向和市场,才能通过制度创新、资源配置、教学改革、教师培训、校企合作、国际化等具体措施凸显人才特色和办学特色。

第二,吸纳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以体现多方利益诉求。衡量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因素,除了要纳入对学习效果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指标外,还要矫正当前高校教师评价体制中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只有构建一个能够体现多方利益诉求和多方主体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保证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第三,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和进修等方式提高高校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能力与素质。要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及教学管理的系统整合与优化,平衡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其对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适应性。

3.以“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首先,只有使“学术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正确处理好**、大学与市场的关系。现代大学是专门进行教育和研究的社会机构,从职能和性质上讲具有典型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具有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职责,而市场是以竞争为特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之一。解决当前中国大学与**、市场之间边界模糊的关键是强调“学术自由”。

从大学自身来讲,就是要认清自己的功能和定位,始终与**、市场保持适当的距离,坚守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和文化自觉以体现应有的独立性。

其次,必须正确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去行政化主要是去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防止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而不是去必要的行政管理,更不能动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解决目前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界限模糊、错位越位等问题,要着眼于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和制度建设,重点在于改革高校领导体制和强化学术组织地位。

2.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功能释放问题的基本策略有那些?

1.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提升第三产业水平,增加“功能”释放的机会

经济因素是解决高等教育功能释放问题的根本因素。因为只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有效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应用平台,也才能促进人们娱乐消遣。面对金融危机,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抓住金融危机中的“机”,以自主创新为引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切实带动就业增长,为高等教育产品利用提供较好的经济环境。

并通过经济稳定发展,提振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就业信心和促其“功能”释放的投资欲望。同时,要加大对西部等落后地区的支持,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构建统一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夯实市场基础。

据研究表明,就业服务的供给程度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欲望的实现。为此,**要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实质性整合,形成统一协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为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尤其要抓好市场监管、公共就业服务,如人事**、社会保障、技能培训、资金扶持、就业见习等,以及完善就业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开就业信息。

在坚持把“双向选择”政策落到实处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明确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多部门协同推动和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格局,并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就业帮扶。同时,高校要以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为依托,开展好行之有效的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加强就业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竞争。

3.健全就业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使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权益得以平等合法实现。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使高等教育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充分释放,需要完善的法规作为保障。针对当前就业市场混乱的局面,有关部门要完善公平就业、市场监管、教育培训、社会保障、成果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在法规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促进就业、教育培训方面的社会责任,对招聘使用毕业生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惩处,督促用人单位依法选人用人,为毕业生就业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要加大就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健康的就业环境,使高等教育的功能在人力资源市场鲜明地显示出来。

4.消除人才流动壁垒,实施岗位管理,促进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实现“人岗匹配”

**要按照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人才单位所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能力为基础、职业发展为目的,实行绩效管理和岗位管理,变单位人为社会人,取消户口、档案管理等限制性措施,探索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企业之间人才相互流动及系统内部上下流动的机制,完善退出机制,打破岗位终身制,充分激活毕业生存量,有效引导毕业生科学配置,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措施,鼓励有能力者在完成岗位工作的前提下,可到其他岗位兼职或自主创业,以自身知识、技能尤其是独创性才能为生产要素更多地参与生产,实现人才潜能的多元化释放。

5.转变高等教育发展的“救急思维”,着力高等教育规划,宏观把握人才的供需关系科学的规划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既要形成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制订培养计划的机制,又不能纯粹依赖市场调节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因为,高校和个体容易根据当前利益来思考和抉择,不注意使教育和个人选择适应社会需求的远期变化。而培养人是一个周期较长的事业,当前利益与长远需求容易错位,专业发展与市场变化对接有限。

为此,**应当减少对高校的具体管理,按照高等教育及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及时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着重对一定时期内的各级各类人才需求做出正确预判,指导高校人才培养,在强调超前发展、优先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科学发展,切实扭转高等教育发展的“救急思维”。在确保国家基础人才和重点人才培养的前提下,鼓励高校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状况,严格按照培养标准办一些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社会急需的**专业。只有这样,才能使供需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6.深化高校课程及教学的内涵和理念,提升毕业生“就业力”

在资源供给日益相对不足的条件下,高校扩招引起了教育平均质量的下降。因此,高校应积极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要求,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强化大学课程的普适性、探索性和超前性,以便毕业生能够有效进行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整合,快速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还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行机制,改革培养方式,使毕业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及学习、创新能力,为高等教育功能有效释放奠定内在基础,尽量把因知识陈旧或更新缓慢所造成的高等教育浪费降到最低。

7.引入“经济手段”,构建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多元化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对促进个体功能的持续释放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方式上,要完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机制,并用经济利益调控用人单位、地方**与高校间的联系,即高校在政策范围内可根据用人单位的申请开展“订单教育”“联合培养”,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避免资源浪费和学非所用。在人才使用上,要逐步建立人才有偿使用的机制即“付费制”,改变当前人才培养费用**单一投入、用人单位无偿使用的状况,形成培养经费多方分摊的机制,督促用人单位珍惜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加强人才内部培养,有效避免人才高消费、人才积压,并对漠视人才的单位进行制裁和处罚,切实尊重人才。

8.加大工资福利政策向西部、基层的倾斜力度,降低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成本。

西部和基层人才缺乏的实际,已经影响其发展。而东中部人才持续拥挤也加剧了当地社会压力和人才浪费问题。**应加强宏观调控和制度驱动,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待遇。

在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给予完善的人事服务、休假、考试加分、子女优待等基础上,加大工资福利政策向西部、基层的倾斜力度,提高西部、基层的工资福利水平,尤其津补贴应高于大中城市或州市以上机关单位,明确形成最艰苦、最基层的岗位的津补贴最高的导向机制,降低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机会成本,切实促进毕业生就业方向转移,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立业,使毕业生下沉到基层且留得住。并加大从基层选拔干部的力度,使毕业生既“下得了基层”也“上得了机关”,最终形成高等教育产品利用的良性机制,使高等教育功能在社会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切实体现。

3.社会思潮对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的影响?

1.20世纪各种社会思潮蜂起蝶涌,在“潮起潮落”之际,经济学成为显学,其思潮逐渐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教育尤其是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高等教育更受其影响,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卷入国家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的问世,使得世界各国都将教育看作是一个国家强国战略的根本。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促进本国发展。中国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更是将经济学原理用于教育决策,例如,扩张高等教育以拉动内需,评估高校发展主要看效率,提倡教育产业化等等。在努力使高等教育满足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夸张了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这种夸张在一定程度上掩蔽甚至抑制了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使大学沦为商品经济的一部分,丧失了大学“学术自由”和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生活典范的品格。

尽管不少学者大声疾呼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应保持其应有的文化和精神的品格,但我们仍然能看到经济学思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2.除了以上从纵向上影响高等教育功能释放的神学思潮、启蒙思潮和经济学思潮以外,纷繁复杂的当代社会思潮,正在从各个侧面影响着当下高等教育的功能释放。

2019专业作业黑龙江继续教育

自拟题目写心得体会。字数3000 5000左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来写 通过本年度的课程学习,你从中学到了哪些专业知识?通过本年度的课程学习,你所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工作有何帮助?通过本年度的课程学习,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谈谈你今后工作的想法。通过知识更新培训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专...

2019黑龙江继续教育作业

3.简述学习倦怠的产生原因。1 学业压力。2 人际支持的缺失。3 环境支持的缺失。4 教育教学方法不当。5 人格因素缺损。4.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一 改进教学实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和试金石。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的教学已经开始逐步转向素质教育,并...

2019黑龙江继续教育培训作业

3.大学功能结构失衡的原因是什么?1 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大学放弃真理至上的精神追求,转而为功利办学 为功利实现而牺牲个人的学习乐趣。这样的境遇,彻底动摇了大学功能整体性的地位,影响了大学功能的实现。大学过分把眼睛向外面看,过分取悦于经济发展的需求,甚至失去大学的独立性。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