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发布 2020-02-29 05:53:28 阅读 4325

熟记知识网络中的知识:(6-7分钟)

交流反馈(4分钟)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二课时)

自学目标(1分钟)

1.知道重力的概念、方向;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2.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

典型例题(10分钟)

例1.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点拨;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大小不等于地球对它的吸引力,故a选项不正确;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因此b选项不正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一种特定的垂直,是指与水平面垂直,故c选项也是错误的;由于重力作用,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都要落回地面,所以d选项正确.

例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点拨:弹力的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互相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只有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但不发生挤压(即没有发生形变)就没有弹力作用.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阻碍它恢复原状的物体产生的力,所以a、c正确,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由于物体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它们都属于弹力,故d也正确,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要对阻碍它恢复原状的物体产生弹力,所以b是错误的.

例3.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d.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受滑动摩擦力。

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产生摩擦力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如木箱放在水平的地面上,虽然木箱底面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它们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但它们之间由于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木箱不受摩擦力。

a、c选项是错误的。当木箱放在水平运行的传送带上,并随传送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木箱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木箱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木箱与传送带之间将要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所以木箱不受摩擦力,故选项b也不对,选项d是正确的。

巩固提高(10分钟)

1.健身用的弹簧拉力器,共有四根并接在一起,假如每根伸长1cm要用1n的拉力,则将健身器拉长0.5m,需要拉力为 n。

2.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9.4 n,若改用天平测该物体的质量,其示数应为 kg.若把它带到月球上,用天平称它的示数为 kg,用弹簧测力计称它的示数与地球相比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3. 用手握住重5n的酱油瓶子静止悬在空中,瓶口竖直向上,此时手的握力为30n,瓶子受到手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 n;若使手的握力增加为35n,瓶子受到手的摩擦力大小为。

n.4.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当它受到一个水平方向大小为5n的拉力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n.如果拉力增大到6n时,木块将做运动,这时的摩擦力是 n.

5. 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物体的重力为。

a. 一定等于8nb.一定小于8n

c. 一定大于8nd. 以上情况部有可能。

交流反馈(5分钟)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1.掌屋杠杆的五要素的概念,能在图中标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按照要求组装滑轮组,会根据滑轮组组装图进行相关计算。

知识网络(20分钟)

熟记知识网络中的知识:(6-7分钟)

交流反馈(5分钟)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四课时)

自学目标(2分钟)

1.知道杠杆的特征,能准确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会**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知识回顾(10分钟)

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 =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 (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物(或v物)

3.滑轮组:

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物(或v物)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典型例题(6分钟)

例1.(最大力臂问题)如图所示,要把球滚上台阶所用得力最小,画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例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变化)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竖直拉至水平过程中,力f(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巩固提高(10分钟)

1.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九年级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1 如图所示,两本书的书页交叉叠放在一起后很难拉开,是因为拉书时书页间会产生较大的 a 重力 b 弹力 c 压力d 摩擦力。2 图2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3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行李箱安装滚动的轮子b 轮胎上制有花纹 c 车轴加润滑油 d 磁悬浮列车...

2019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杠杆力臂作图 经典

专题 杠杆作图 2012.10.5 一 作力臂 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分别画出力f1和f2和力臂l1和l2。2 如图2所示的钢丝钳,a为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o为转动轴,图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f1 阻力f2 动力臂l1 阻力臂l2。3 如图3所示,筑路工人用撬棒...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复习案

历年中考分数07年4分 08年7分 09年4分 10年8分。力和机械属于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应用的一章。其中前面三节讲了物理学中常见的三种力,后面两节讲述了生活 生产中的杠杆及其应用。弹力 重力和摩擦力尽管同学们比较熟悉,但是他们在画力的图示或者示意图时,往往喜欢弄错。杠杆及其他简单机械的知识同学们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