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中学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发布 2022-10-23 12:14:28 阅读 4636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1,甲、乙两人分别挑着相同的包袱出门,则两人手臂所要施加的力的大小和肩膀上受到的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手臂和肩膀均是甲小

b.手臂和肩膀均是甲大。

c.手臂甲大,肩膀乙大

d.手臂甲小,肩膀甲大

2.如图2所示,绳子oo′悬吊着质量忽略不计的杆,在杆的a点挂上重物g,在o右侧某点b处挂上钩码.重物g的质量及a到o的距离不变,要使杆保持水平,b点挂的钩码个数(各个钩码质量相同)和b到o的距离的关系是图3哪一幅图 (

3、如图4所示为自行车的脚踏板和大齿轮在运动中的三个不同位置。如要使大齿轮对链条的拉力保持不变,那么人脚加在脚踏板上的力最小时在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三个位置一样。

4、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5.如图5所示,用一细线悬挂一根粗细均匀的轻质细麦桔杆,使其静止在水平方向上,o为麦桔杆的中点.这时有两只大肚皮的蚂蚁同时从o点分别向着麦桔杆的两端匀速爬行,在蚂蚁爬行的过程中麦桔杆在水平方向始终保持乎衡,则( )

a.两蚂蚁的质量一定相等

b.两蚂蚁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两蚂蚁的质量与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积一定相等。

d.两蚂蚁对麦桔杆的压力一定相等。

6. 一重10n木块在4n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拉力变为5n,则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 (

a .5n b.4n c.10n d.无法确定。

7.如图7所示,在两堵墙壁之间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点用弹簧秤和滑轮组相连接, 不计摩擦和绳、滑轮、弹簧秤的重,若拉力f=10n,则弹簧秤p和 q的读数分别是。

a.5n 10n b. 10n 10n c. 30n 30n d. 30n 20n

8.如图7所示,甲重50n乙重12n,乙物体刚好匀速下落。则甲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 12n b. 50n c. 38n d.24 n

二、实验题。

1.某同学在研究轻质弹簧的长度随拉力变化的关系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已知每个钩码重为0.5n,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1)请将观察到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中。实验记录数据表:

2)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格内做出弹簧伸长l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图像。

3)此实验中弹簧的伸长l与拉力f的关系是。

2、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 ,一些同学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 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猜想 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

猜想 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 , 某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 , 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

步骤 1 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 ,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 , 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甲) ;

步骤 2 在长方体木块土放上砝码(如图乙)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 , 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作匀速运动 , 比较“步骤 2”与“步骤 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步骤 3 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 , 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 ( 不加砝码)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 ( 如图丙) ,比较 “步骤 3”与“步骤 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

1)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 ,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因为。

2 ) 步骤 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检验上述猜想 ,得出结论。

3 )为了检验 “猜想c”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 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

答 : 步骤 4 )

(4 )在”步骤 2”中, 若木块上方砝码的重为0.5牛, 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则砝码与木块间摩擦力的大小a. 大于 0.

5 牛 b. 大于零且小于 0.5 牛 c.

等于0.5n d.等于零。

5)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图19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通过弹簧侧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滑动。

乙方案;将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板,使木板在木块下面滑动。

从实验操作方面考虑,应选择方案,简述你的理由。

从实验(读数)误差方面考虑,应选择方案,简述你的理由。

3、小明、小华和小李合作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时,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2)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3)实验中共有5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如图16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

4)小华将四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挂在杠杆左端后,又将弹簧测力计钩在杠杆a处的细线上(如图17).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则小华应沿___方向拉弹簧测力计,这个最小的示数应为 n

5).小李在**“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图18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等距,每个钩码相同.若在支点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那么杠杆的端将下倾;若将钩码都往支点移一格,则端将下倾;

6).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4、小军同学为了**“使用动滑轮的省力情况”,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实验前,小军用弹簧秤测得动滑轮的重力为1.0n,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

5n;实验过程中,小军多次改变动滑轮所挂钩码的数量,分别记下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及对应的弹簧秤示数,并将其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记录亵中(见下表)。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秤的示数f与钩码的重力g以及动滑轮的重力g0的关系为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的条件下,使用动滑轮。

三、解答与计算:(共15分)

1.站在地面上的人用滑轮组把重760n的货物由地面匀速提升到5m的高处,绳子被拉下25m,人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不计摩擦和绳重).

1)依据题意设计出滑轮组。

2)动滑轮共重g动是多少?

2、如图所示是用道钉撬撬起道钉的示意图,有关数据在图上已标出。请你根据这些数据,求道钉对道钉撬的阻力。(不计道钉撬的自重)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熟记知识网络中的知识 6 7分钟 交流反馈 4分钟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二课时 自学目标 1分钟 1.知道重力的概念 方向 能用g mg计算有关的问题。2.弹力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典型例题 10分钟 例1.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 在空中向上...

2019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杠杆力臂作图 经典

专题 杠杆作图 2012.10.5 一 作力臂 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分别画出力f1和f2和力臂l1和l2。2 如图2所示的钢丝钳,a为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o为转动轴,图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f1 阻力f2 动力臂l1 阻力臂l2。3 如图3所示,筑路工人用撬棒...

九年级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1 如图所示,两本书的书页交叉叠放在一起后很难拉开,是因为拉书时书页间会产生较大的 a 重力 b 弹力 c 压力d 摩擦力。2 图2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3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 行李箱安装滚动的轮子b 轮胎上制有花纹 c 车轴加润滑油 d 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