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

发布 2020-02-23 18:03:28 阅读 1273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材分析: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掌握天平、量筒两种仪器的使用技能,培养实验能力。

量筒的使用,在课程标准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要求,属于独立操作水平。量筒的结构比较简单,所以教材采取想想做做,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然后提出几个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认清量筒刻度的单位标度、最大测量值和最小分度值,对于如何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中的插图.4-2后,动手实际测量一个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在测量过程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本选择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们的密度,塑料块形状一般不规则、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

但实验步骤、实验的记录**课本上没有现成的。要求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根据实验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设计,并实际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改变了以往旧教材那种要求学生按现成实验步骤、记录**机械模仿操作的模式,这种**式的测量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验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通过**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教学设计。附:测量物质密度仪器清单。

1.教师演示用:

量杯一个、规格不同的量筒各。

一、烧杯二个(一个盛水、一个盛盐水)、小石块、细线、正方体木块。

2.学生用:(学生52人,分26组)

教学案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 教师出示外形相似首饰,其中一枚纯金、一枚铜镀金。

提出问题:以下提供几种鉴别方案,你认为合理是哪种,说明理由。

方案一:比较质量方案二:比较体积方案三:测密度再比较。

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密度不同,利用密度知识可鉴别物质。

结合方案三,引思: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点出本节课**的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板书)

二、**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原理。

师) 提问:测量物质密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

师、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

测量原理:测量物质密度,根据密度公式:ρ=m/v。先测出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再利用公式计算出密度。指出这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测量方法: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规则形状固体(如长方体)的体积可用几何法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长a、宽b、高c根据体积公式算出体积。不规则形状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可用量筒(杯)测定。

2、测量工具---量筒(杯)的使用。

师) 出示不同规格量筒(杯)(其中一种量筒的规格与学生台面上的量筒相同)。提问①、你们台面上的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你判断的依据? ②量筒最大测量值、最小分度是多少?

生) 观察量筒,其中请一位学生上讲台观察规格不同的量筒(杯),回答提问。

师) 点评学生的回答,并指出规格不同的量筒(杯)它的最大测量值、最小分度不同,选择器材时应根据测量精确程度的要求和被测物的尺度选择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合适的量筒(杯)

师)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4-2,或教学挂图。

要求:①、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分组测定不规则形状的小铁块的体积,②、小组成员之间彼此评估对方测量的方法、过程、结果,总结出本组使用量筒测量体积的方法以及使用量筒的注意事项。

生) 学生分组**,教师巡视,选择一组学生上讲台演示测量过程,暴露出使用量筒测体积存在的问题。

师) 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与评估。引导学生着重讨论:①、量筒使用时应怎样放?怎样读数?②、结合课本插图(挂图)分析读数时仰视、俯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③用量筒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量筒使用规则:①、测量时量筒应平稳放在水平台上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杯)内液面相平(如测量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与凹面底部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与凸面顶部相平)。读数时仰视,测量值偏小;。

读数时俯视,测量值偏大。

量筒测固体体积的方法:(1)、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能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水的体积v1;(2)用细线拴好固体缓慢浸没入水中,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3)待测固体的体积v=v2-v1

师) 出示一个正方体小木块。组织学生讨论,测量它的体积的方法。

师、生) 学生口头描述测量方法,教师按学生的描述,实际操作演示,发现问题(木块浮在水面上不能浸没水中),学生交流:寻找解决方法(借助细铁丝(针)将木块全部压入水中、借助重物将木块助沉入水等),鼓励学生多渠道多角度设计测量方案。

师):(摘选)将**出的测量方法用简图的形式画在黑板上(如下)

师) 结合方案。

一、二引思:实验中对小石块应该先测量质量还是先测量体积?或是无所谓先后次序?

结合方案。三、四引思:这二种方案有何不同,对测量结果产生的误差大小做出猜想。

老师延迟评价学生猜想是否正确,激发学生选择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收集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想。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生) 分组实验,设计记录**,将测量的数据如实的记录于**中,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师) 巡视,了解各小组选择的实验方案、设计的记录**,(以便下一步挑选,选择了不同实验方案的小组展示记录**及计算的结果);掌握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下一步师生共同的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对实验能力较差的小组进行指导。

分析与论证。

生) 二至三小组的同学将设计的记录**及记录的数据,计算出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上,以便各小组的分析、

师生分析数据是否合理,分析导致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不合理的原因,通过测量的数据分析选择不同实验方案测出结果不同的原因。

分析得出的结果是:测石头的密度,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方案二即先测量石头的质量后测量石头的体积。

理由:若先用量筒测量石头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其质量时,石头上沾有水,测出的质量偏大,导致误差大。

测量盐水的密度,应选择方案四。理由:采用方案三在测量盐水的体积时仍有残留的盐水在烧杯内,测出的体积会偏小,导致误差大。注意与第二节中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的方法区别。

交流、评价(课内或课外)

各小组之间交流实验的体验,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学生交流,教师整理如下):

1、天平测液体的质量时,应将容器边缘底部的残液擦干后才放入左盘称量,一方面保持天平和砝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一方面减小实验误差。

2、测量石头的体积时,根据估计值,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以防放入固体后量筒内水溢出或不能把固体全部浸没。

3、用细线拴牢石头,慢慢放入量筒,以防有水溅出和损坏量筒。

三、小结:提问式小结:测量性的实验思维程序:根据实验原理,按实验操作程序,安排实验步骤,处理数据,分析实验误差,得出结果。

四、布置作业:

1、将你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和误差产生的原因整理成一份实验报告,并在报告中提出你对实验方案改进的方法,总结出本次实验**吸取的经验教训。

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

密度及测量物质的密度。一 学习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 知道密度的单位 读法及物理意义。3 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4 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用此原理进行密度的测定。5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6 熟练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生活中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设计。一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 积v1 2.用细线悬吊着...

九年级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应该在实验室上课,本李课所要讲的知识有三点。第一复习天平的使用,第二学会用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第三会用两种仪器测物体的密度。本节课的教学组织学生为主,目的也是以学生学会操作仪器,学会测量物体的密度。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