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暑期语文摸底考试

发布 2020-02-21 22:02:28 阅读 3260

一、 积累与运用(26分)

1、 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8分)

1 只恐双溪舴艋舟。

2西北望,射天狼。

3 《渔家傲秋思》一词中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

4 《武陵春》叙述词人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的句子是欲语泪先流。

《沁园春雪》中属于动态描写,给人以极强的美感享受的句子。

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倾诉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绵绵情意;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辞以寄之》中表达了“了却君王天下事。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稍逊xún 田圃 fǔ 朦méng胧覆 fù盖暄xuān嚷

b劫jié难遐xiá想油膏gāo 微漾yàng 污秽huì

c静谧mì 憧chōng憬蝈蝈guó 璞pú玉蓑suō衣

d角jué色暗yīn哑襁qiáng褓禁jìn锢殷yīn勤。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苦难是生命中的一页,我们需要苦难就正如花朵需要风雨一样,我们只要在困境中才能磨砺意志。

b你可以从我们的作文中看到,“中考”是最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

c微笑是一曲动人的**,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d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4、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工尺谱”排子锣是鄂东南独有的民间演奏曲,它的**庄重典雅,气势磅礴,拙朴敦厚,特色浓烈,有较高的审美品位和历史价值。它悠扬的乐曲使封闭的山区了,使沉寂的村落了,使古老的土地了,使天涯的距离了……

a.开明喧哗年青比邻 b.开放喧嚣年轻咫尺。

c.开通喧闹年少拉近 d.开朗喧嚷青春缩短。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

b.《雨说》用“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副标题,表明这是诗人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唱出的一曲爱之歌。

c.《星星变奏曲》表达了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对精神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执著追求。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诗人捕捉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6、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个关于语文的比喻句。(2分)

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有人说。

7. 综合**(8分)

5·12'’汶川大**,数万生命罹难。“抗震救灾”之歌,响彻中华大地。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灾后各地电视台纷纷举行赈灾义演,下面是四个电视台义演现场的主题词,请从中选择一句加以评析。(2分) 湖南卫视:我们都是一家人浙江卫视:情系汶川

东方卫视:血脉相连,众志成城湖北卫视:我们一起走过。

示例:**电视台赈灾晚会主题词“爱的奉献”,借用歌名,让人联想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歌词,激发全国人民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人民。

评析:2)为了慰问、鼓励灾区的同学,班上发起了“爱心赠言”活动。下面是部分同学的赠言,请你也写一句赠言。(抄袭试卷语句不得分)(2分)

张明:让我的爱心给你送去温暖,让我的双手把你的痛苦分担。

李敏:告别悲伤,重塑坚强,让我们张开翅膀,勇敢飞翔!

你的赠言:

3)下面三则材料的标题各有特点,请参照示例,对(二)、(三)则材料进行**,说说你从中获得了拟文章标题的哪些方法。(4分)

一)奶奶你在哪?

你们是从北川过来的么?”“你们认识王庆芳吗?”这天上午,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读书的吴花芳在同济医院急切地向灾区伤员打听一位老人。

这位老人是她北川高中同学邓军的奶奶,震后邓军即与奶奶失去了联系。“听说北川过来的这批伤员分布在全市9个医院,最远的在黄石。无论如何,我都要找到奶奶,然后去照顾她。

”吴花芳眼睛湿湿地说。

二)“妈,别哭,你还有我”

七岁女孩王雨看见不时流泪的妈妈,小小年纪的她掩饰着脸上的伤悲,依偎在妈妈怀里:“妈,别哭,你还有我呢。”其实,小王雨内心的伤痛不亚于任何人,她的孪生妹妹因**而离去,她偷偷哭过好多次,但在父母面前,她明白,必须坚强,她是父母唯一的支柱。

三)特殊的“请战书”

鄂州市中心医院抗灾指挥部收到了几封特殊的“请战书”。交“请战书”的正是在市中心医院接受**的病人,他们申请出院,就是想为灾区的伤员让出床位,而他们中有的刚进行手术不久……他们的行动让全体医务人员十分感动。

示例:从材料(一)中我懂得了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拟标题。

二、古诗文阅读 (1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8-9题 (4分)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一个“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2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11题 (10分)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于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回:“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0、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1分)

其实味不同。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吏二缚一人诣王齐人固善盗乎叶徒相似。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13、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2分)

答: 14、文中的晏子、楚王二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一人,略作评析。(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一)母亲,我心中的灯(17分)

母亲活了一百零二岁,没有想到她离开我们以后,她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母亲小时候缠足,痛苦;没有让她上学,更痛苦。到了老年多次跟我们说,她没能拗过封建礼教,旧社会坑害的人太多了!

母亲没受过学堂教育,但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膜拜。她要我喜爱书,不许我们浪费纸张,看到带字的东西,她总要收起来。

母亲不识字,更不识外文,可是她总愿意陪我座功课。到了老年,她常常伏在桌前看我写字,看我写信,总想帮我一把,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俄文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皮,上边印着黑色的普希金侧影,她以为我把书弄脏了,便不声不响地把书拿到盥洗间去擦拭,结果把书皮擦得一塌糊涂。

有一次,母亲吐露了大概在她心中积蓄了很久的一句话:“等我死了,你们在我心口上放一本书……”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可是小外孙立刻表示:“不行,太太,您看不懂,还是放本字典吧!

”母亲脸上的皱纹似乎都笑了:“对,对,还是我重孙懂事,给我放本字典……”

母亲发现我“翘尾巴”时马上敲打我。她让我写出“人贵有自知之明”“几个字,然后自己一笔一画地用毛笔照样写在宣纸上。说:

“给你留着!”那一年我五十岁。我还记得她当时对我说:

“人要有自知之明。记住,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切不可骄傲自满……记住:

永远有比能干的人更能干的人。”

母亲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有始有终。她说:答应人的事一定要完成,而且要尽量力争完成好。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半途而废。

我想起她九十岁时我为她缝制衣裤的教训。为了庆祝她的寿辰,我亲自裁剪,为她老人家做了一套便服。那天,妈妈接过我缝制的衣服说:

“一辈子都是我给你做衣服,没有想到,我九十岁能穿上儿子给我做的衣服……”她满意地微笑。那天,我满怀幸福地睡了。

半夜醒来,我发现一条灯光从妈妈的门缝里泻出来。是妈妈没有睡?是妈妈忘记了熄灯?

我下床走向门缝,往她的屋里观望。她正坐在床上,围着被,戴着老花镜,手中拿着我缝制的衣裤,在细细地**。她慢慢地摸来一把小剪刀。

她要干什么?我屏住呼吸。天哪!

原来……原来她用颤颤抖抖的手开始拆卸我为她特意缝制的新衣服。我的心顿时凉了!妈妈,这是您六十岁的儿子亲手给您缝制的新衣服呀!

为什么不穿,反而拆成片呢?

过了几天,我实在憋不住了,便问妈妈。妈妈盯着我的眼睛,过了半晌说:“你缝的不合格!

线扎得不直、不匀,有些粗糙……干活儿可不能这样!”她说衣裤都拆了,想背着我重缝,可是手不听使唤,缝不成了。妈妈看着自己那双枯手,叹了一口气。

13暑期摸底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浠水县英才学校二 一三年暑期摸底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命题人 王青审稿人 郭勇。满分 120分时间 120分钟。积累与运用。1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然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田字格。3分 不傲才以娇人,不以宠而作威。运用课内外古诗词填空。10分 2叶底黄鹂一两声。3 槲叶落山路。4只有香如...

2023年九年级化学暑期摸底考试

2011年秋季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6分 1 下列成语,其本意为化学变化的是 a.磨杵成针 b.木已成舟 c.花香四溢 d.死灰复燃。2 下列描述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食品袋内充入氮气能防腐b.氧气有助燃性。c.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d.水加热变成了...

2023年暑期历史摸底考试

九年级上册历史检测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沿着下列哪一位航海家的船队开辟的航线,你可以一路领略大西洋 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风光?a 迪亚士 b 达 伽马 c 麦哲伦 d 哥伦布。2 16世纪以后,世界 的集中地逐渐转移到大西洋和西北欧 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引文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