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双休作业及作业 16 答案

发布 2020-02-19 11:25:28 阅读 5309

班级姓名家长签字。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晓雾将歇(xiē) 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héng)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经纶(lún)

横柯(kē) 鸢飞戾天(yuān)(lì) 东皋(gāo) 薄暮(bó) xǐ(徙)倚

驱dú(犊) 采wēi(薇) 崔颢(hào) 千载(zǎi) 燕然(yān) 征蓬(péng)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书信) (2)古来共谈(共同)

3)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4)四时俱备(全,都)

5)晓雾将歇(将要,即将) (6)夕日欲颓(坠落)

7)沉鳞竞跃(竞相,争相) (8)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9)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清闲的人)

11)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 (12)从流飘荡(跟、随)

13)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 (14)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15)水皆缥碧(青白色16)急湍甚箭(超过)

17)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18)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19) 鸢飞戾天者(至、到达) (20) 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21)东皋薄暮望(接近22)徙倚欲何依(徘徊)

23)长歌怀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24)使至塞上(出使)

25)单车欲问边(慰问26)长河落日圆(指黄河)

27)仍怜故乡水(喜爱28)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或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以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

3)《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朝代)文学家。

6)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7)《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8)王绩,字无功,唐代诗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9)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10)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1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有“诗魔”之称。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12) 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3) 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了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它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个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5)《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啊。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追求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五、课内古诗阅读。

(一)阅读王绩的《野望》,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赏析诗的颔联和颈联。

颔**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表面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实则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二)阅读崔颢的《黄鹤楼》,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的首联和颔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之悠长难尽)

三)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诗首联交代了出使原因和目的地。

2.赏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给人以漂泊不定之感,又使人想到历史的遥远与塞外的浩阔苍凉。

3.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示例二:

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的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四)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1.(孝感中考改编)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颔联、颈联写诗人出蜀漫游途中的风景,景象雄浑壮阔;尾联则用拟人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家乡)的依恋之情。

2.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请描绘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的景象。(以内)

示例: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的前行而逐渐展开,最后在广阔的原野尽头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望着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五)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1.《钱塘湖春行》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的?

“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或“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机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两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解析:“乱花”指各种颜色的野花,从“渐”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初春各种花逐渐开放的景象;“繁花盛开、花团锦簇”描写的是各种花开得很艳丽时的情景,与诗歌中描写的“春”景不符。)

五、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 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chōng):夕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解衣欲睡(将要,准备)

b.相与步于中庭(院子里)

c.止午、未、申三时(却)

d.安可为俗士道哉(怎么)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山岚被笼上暮色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

3.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4.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苏轼借月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袁宏道借月表达了独到的审美情趣,从而表达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②示例:生活中遇到困难、失意时要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

(言之有理即可)

现代文答案双休作业

二 一 1 h opi nxi n2 如 让那雨丝的安闲,抹去你思想上的俗。3 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4 包括。因为 我 并不是关紧门窗躲在房中,而是俯在窗口向那如丝的雨凝望,想变成白鹭扑在雨中。5 略 二 1 深刻了解 或明白 知道 懂得 大意正确即可 2 一要珍惜生命,二要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初一语文双休作业

初一语文13周双休作业。学生姓名家长签名。一 积累与运用 共17分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y n 哑 j 绊犷野 剽悍 羸 弱告罄 梦m i 以求迄 今禁g 眼ji npi o悍湮 没 j 风 yin哑眼眸 遒 劲疮 痍窥 伺。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2分 惊...

双休日作业

物理双休日作业 第11周 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 水母 b 萤火虫 c 月亮d 霓虹灯。2.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 和 光 总是沿直线传播b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 s c 蟋蟀在鸣叫 说明蟋蟀是声源 金光闪闪 说明金子是光源 d 超声波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