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

发布 2020-02-12 04:58:28 阅读 4539

评价制度一直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影响着作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核心内容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新课程改革把评价改革(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课程评价)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即由管理性教师评价转变为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师评价方式,而是一系列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的总称。

一、以校为本分层评价

如何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评价,我校通过运用“三型教师”评定作为杠杆,探索、实践,逐步构建了以校为本、分层评价的教师评价体系。新课程实施以后,我校采取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即将教研、科研、培训结合起来,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我们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名师型、骨干型、胜任型”三型教师的分层评定体系。

学校制定了“三型”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标准。在评定原则上,全校不搞统一模式,不做过细要求,而是要求各校以《标准》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从教师的年龄差异、学科差异入手,本着为教师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制定具体的评估方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坚持“教师自主申报,全员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评定结果两年认定一次。

评价流程为:首先由教师依据自己的现实表现,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申报相应的等级,然后由教研组组织考评小组依据本校的具体方案,对申报教师进行评价,并在校内予以公示,对于申报“骨干型、名师型”的教师,则上报材料,由学校组织评审小组进行认定。

根据《标准》中的要求,学校及教师个人从现有条件出发,制定并实施校本培训计划和个人学习计划。通过对“三型”教师标准的学习与贯彻实施,改革传统的教师评价策略,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更明确,使评价不仅仅囿于鉴定判断,而是充分显示其导向、激励、反思、修身、提高、发展的作用,引导学校建立起学习型组织,广大干部教师的理论修养、科研能力、教学策略、反思调节等方面有明显进步,在评、学、研的过程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将教师的教学劳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学校的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等与课程改革紧密相关的重要环节的实施过程,纳入到评价范畴内,全面收集信息,综合分析,及时反馈,听各种类型、各种层次教师的课,课后进行参与式评课,然后分别从科、研、训三个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查阅资料,参与教师研讨活动。

在整个过程中,进行两个层次的诊断:一是症状诊断,确定教师或某项工作的现有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二是原因诊断,探明出现问题的原因或是妨碍学校、教师发展的原因,并对其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以便对症下药。评价活动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着眼于学校的发展,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本着“找问题、抓经验、重反馈、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打分、不排队,排除教师紧张、戒备、被动、应付、焦虑等精神负担,主动展示学校教、学、研、训最真实的一面。

二、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

教师的评价改革仍然是一个新课题,对学校、对校长、对教师来说,还都有一个逐步认识与完善的过程。我们期待着教师评价的完善,期待着评价真正能带给教师发展与成长的动力。教师评价的主体,不应只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而应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校领导、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即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师能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我校对教师的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诊断和反思,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家长的反馈信息,通过多方力量的评价,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既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自我评价,又他人评价,构建全方位的动态性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自我评价:

教师每月一次阶段性反思,梳理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改进与提高。每学期一次,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内容分教学方面和素质方面。教学方面又包括教学设计、管理学生、促进教学、对学生评价。

素质方面包括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质、参与共事、反省与计划。这几个方面分别从优势与不足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不足,以便扬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

教师评价:在每次的课改例会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后,全体参与活动的教师及领导就每一位教师的出勤、态度及发言情况等进行随机评价,学期末,教研室累积评价结果,作为考查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学生评价:

每月一次问卷调查,对课任教师进行评价。内容分为“工作作风、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对待学生、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几个方面,分“优、良、一般”三个等级评价。家长评价:

每月一次问卷,了解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看法;每学期一次座谈,调查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开设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设家长意见箱,征求家长意见,参与班级管理。

学校评价: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

在思想品德中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健全发展。”学识水平包括“文化基础、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在文化基础中强调“知识面广,能承担多科教学任务”。

在专业知识中要求“掌握课程标准,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业务能力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教育科研能力、听课与业务学习”。档案袋评价:

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将教育教学的过程资料,包括优秀的教案设计、精彩的教学实录、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获得的各种奖励等反映成长过程的资料都存入档案袋,定期展示,让老师们既与自己纵向比较,又与别人横向比较,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实行随机评价、阶段评价、终结评价,评价结果按比例计入教师的评估成绩。对教师实行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教师评、家长评、学生评、学校评多种形式相结合,实现了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注重自主选择性评价

为了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充分地自主创新、健康发展,我们打破过去只靠教学成绩给师生定“乾坤”的单一评价模式,由一元变多元,坚持多把尺子评价教师的原则,注重教师的个性发展评价。

我们为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促进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建立了与创新教育和新课程发展相匹配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确立“学识”、“教学”、“业绩”等基础性指标,增设“课题实验特色”、“教育教学创新”等教学个性特色的发展性指标。

四、考试成绩不是唯一标准

与旧的评价体系相比较,我们对教师的评价已经有了明显变化,力求体现出发展性,虽然有了一些做法,但仍在不断完善之中。 在构建新的评价内容上,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教育思想与理念。

教师理念的变化是课改能够落实到课堂的关键,教师理念到底变没变化,主要从教师读书、学习、研讨会的发言、在学校内部各种论坛中的表现,以及教师发表的文章与交流的文章等方面来看。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

评价制度一直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影响着作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核心内容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新课程改革把评价改革 包括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和课程评价 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即由管理性教师评价转变为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教...

小学教师评价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二 评价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多元化原则。三 评价内容及分值。一 职业道德教师民主评议 学生及家长评价。二 工作绩效。基本补贴 按每人每月100元 不包括学校自聘人员...

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

宫里镇中心小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为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 指导思想。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 激励 反思 改进 调控功能,建立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