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发布 2020-02-12 00:26:28 阅读 9751

作者:巨东涛卞芳。

**:《试题与研究·高考语文》2023年第01期。

考情分析】2023年全国高考17套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命题遵循《考试大纲》的原则,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设题与2023年相比整体保持平稳,又有所创新,命题难易适中,落实基础,注重能力。

一)从选文看,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进一步呈多元化趋向,呈现出史传文、游记、书信、论说文等文体,但仍以史传文为主。文本选材和往年一样,没有选择在史传中较有影响的作品,如《史记》中的人物,也没有选相对强盛朝代的《旧唐书》《新唐书》《明史》中的人物,关注焦点集中在短期王朝,甚至有地方县志的内容(四川卷),人物大多并不为学生熟悉。就内容而言,无论选自哪个年代、何种文本,所选人物都是正面形象,选材总能突出人物的某种特质,或突出道德品质,或彰显个性操守,或表现智慧才能等,2023年叙述类文本仍秉承这一原则。

如全国大纲卷选文中郭浩的有胆有勇,广东卷选文中陶澍的实心任事,山东卷选文中阴兴的恪尽职守,江西卷选文中彻里的廉洁无私,四川卷选文中贺钦的处变不惊等。高考文言文阅读侧重于以史传文为主的叙事类文章,既符合“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考查要求,又能体现思想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比较独特的是,2023年重庆卷选明代的《战马记》,讲述的是战马的主人在战场上牺牲后,战马表现出了忠于主人的这样一个感人故事,可读性、趣味性较强,有叙述有议论,整体上已经体现出了明清**的特点。

由于进入选材视野相对较晚,游记、小品文等文体大多数都是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名家作品,如柳宗元、欧阳修、苏辙、宋濂、袁枚等。同样是叙述类文字,书信体散文呈现形式自由、灵活多变、情感真挚等特点,自2023年湖北卷出现“奏疏”后,2023年浙江卷、天津卷也选择了书信文本。

论说文即论述类文字,其阅读难度相对来说稍大,2023年只有湖南卷选了该种文体且相对浅易。

二)从考查设题点来看,命题者紧紧把握大纲,关注点还是在理解常见的实词、虚词,辨析古今词义,判断特殊句式,搞清文言句读,准确翻译文言语句,准确筛选和辨别信息,正确理解文意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等方面。与往年一样,除上海卷外,实词考查都采用客观题形式,要求找出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从上述各卷词语看,所选实词基本都在《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重点实词之内,但也有如浙江卷的“贽”、福建卷的“杳”、重庆卷的“稔”、四川卷的“宥”等,超出这一范围,这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文言的积累状况。

2023年共有10套试卷对文言虚词直接设题考查,命题形式都是辨别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同”或“不同”。涉及“其”“之”“而”“以”“为”“于”“乎”“与”“则”“所”“者”“且”“然”等13个虚词,除“然”外其他的都在《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重点虚词之内;其中考查“以”字9次,“为”字6次,“其”“之”字都是5次,“而”字4次,而这些虚词都是我们日常教学的重点。

文言阅读信息筛选题共有11套试卷出现,除天津卷采用了单个语句的形式之外,其他省份或采用两句对应的形式,或采用分组组合形式,仍与往年一致。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评价,除江西卷没有命题外,其他16套试卷都有考查,要求都是选“不正确”或者“不符合文意”的一项。考查文言断句,浙江卷直接来自文本,重庆卷、湖北卷、北京卷、湖南卷则是另选语段,多为主观题,只有湖南卷采用了客观题形式。

文言语句翻译除北京卷采用客观题形式,其他试卷都是主观题形式,分值各不相同,但在文言阅读中所占比分都是最高的。比较个性化的是,江苏卷除19分的文言语段阅读外,又增加了一道14分的断句和内容理解的附加题,体现出对文言文阅读和表达能力的重视。

总体来说,2023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设题比较平稳,但又有创新。命题者已经把文言考试重心渐渐转移向主观题上,着重考查考生的文言理解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能力。

考点阐释·真题举隅】

一)文言实词含义。

实词的理解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那么,掌握文言实词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1.字形推断。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字形推断含义,最为基础适用。如:粜(构字方式,合体会意;含义:

卖米),籴(构字方式,合体会意;含义:买米),穰(偏旁“禾”意即与农事有关),禳(偏旁“示”意即与农事或祭祀有关)。而2023年浙江卷第16题a项“及门而贽”中的“贽”解释为“拿着礼物求见”就是正确的。

因为从字形构造上看,“贽”的构字法是“合体会意”的会意字,与“粜”“籴”一致,其含义即为“执贝”。

2.根据通假。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特别是该词语的常规含义无法讲通时,我们一定要考虑是否该词语通假为与其字音或者字形相似的另一个字。如2023年大纲卷第8题d项“时其半度,可击也”中的“时”通“伺”。

同样还有,2023年新课标卷第4题d项“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中的“阙”通“缺”。按照通假来解释句子的理解就贴切了。

3.词组断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再如: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理解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4.借助成语。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借助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例如,2023年山东卷第9题b项“泽命不渝,信也”中的“渝”,我们可借助“矢志不渝”这个成语来推断:渝,改变、违背。

再如,2023年重庆卷第8题a项“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中的“部”,我们可借助“按部就班”这个成语来反向推断:“部”在此处解释为“部署”错误,应为“统率”。

5.根据课文。

文言实词的考查往往是“课外内容课内考”,所考的实词基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例句。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023年安徽卷)

a.值母病笃笃:严重。

b.向者,通判监修向:先前。

c.君奉委巡察委:委派。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度:打算。

答案】d解析】联系《陈情表》“刘病日笃”中的“笃”的“严重”之义,《桃花源记》“寻向所志”中的“向”的“先前”之义,《陈涉世家》“度已失期”中的“度”的“估计”之义,就不难得出答案。

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23年湖南卷)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分:本分。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劫:劫持。

d.期为君子之归期:希望。

答案】c解析】“劫”在高中课本学过的用法中有两种解释:①劫持,强夺;《荆轲刺秦王》中有“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②威逼,胁迫;《六国论》中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此处根据语境即可推断应该是“威逼,胁迫”之意。

例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23年湖北卷)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

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非常。

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

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价。

答案】c解析】就:动词,靠近、接近意。考查考生对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以及《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中的“就”字知识的迁移。

此外,2023年山东卷第9题a项“躬履涂泥,率先期门”中的“躬”,联系《出师表》有“躬耕于南阳”,《陈情表》有“躬亲抚养”,其中的“躬”都是“亲自”的意思,放入句中是“亲自在泥巴路上走”,语意不仅完整、流畅,而且贴切,表现出阴兴对汉光武帝的忠诚,凡事尽心竭力。故a项把“躬”解释为“弯腰”错误。2023年江西卷第10题d项“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中的“籍”可以类比《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一句。

6.根据整句结构。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依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以此类推,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中“用”与“以”对称,即“(被)重用、任用”。又如“追亡逐北”中“亡”“北”均为“逃跑的人”之义。

7.代入语境。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23年四川卷)

a.习举子业辄鄙之曰鄙:以为羞耻。

b.自劾求退劾:检举揭发。

c.必宥尔,无恐宥:宽恕。

d.上官按之不得实按:查验。

答案】a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系列专题复习 刘焕传

刘焕传。刘焕传 金史 卷一二八。说明 刘焕,字德文,金朝中山人。生于北宋末,幼以孝闻名。年纪稍长便好学,天寒时仍拥粪火读书不倦。天德元年 1150 中进士,调任丘县尉。以清廉称,调中都市今。不畏权贵,以廉升京兆推官,再迁任北京警巡使。威严峻法,强恶不敢犯,召为监察御史,父老数百人卧于车下请留。后以本...

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专题 文言文阅读。知识交汇 高考题中的文言设题有下列5种 1.实词解释。做这类题,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说,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如果词回原句还不能断定解释得对错,那么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根据...

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 多指天赋的卓绝的品性 贞悫 qu 坚贞诚信 机鉴 机警 敏悟 聪明 自幼好学,善属 写 文。举 考中 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 古代官署名。三国魏始设,为尚书的一个办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