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综述

发布 2020-02-12 00:25:28 阅读 3072

作者:赵华。

**:《语文建设》2023年第08期。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作为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板块,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考查内容涉及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对重点语句的翻译或断句等。能力方面,在考查识记、理解的同时,还涉及对作品的分析、综合、鉴赏和评价等多种能力。

本文拟从试题选材、命题形式、考试内容等方面对今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做一简要分析。

一、试题选材。

18套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数量、体裁、题量、分值、篇幅长度等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材丰富,内容多样。

1 选文内容。22篇选文中,史传类文章7篇,除北京卷出自《史记》外,其余6篇分别出自《北史》《宋书》《宋史》《明史》《梁书》,同2023年相比没有变化,保持了稳定。先秦诸子散文4篇,分别出自《老子》(北京卷)、《韩非子》(山东卷)、《管子》(天津卷)、《论语》(福建卷),跟去年一样。

出自宋明清时期文人之手的散文10篇,其中宋代的有王安石的《慈溪县学记》、张耒《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苏辙的《孟德传》、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宝绘堂记》《桂》,明代杨士奇的《游东山记》、归有光《张自新传》,清代汪琬的《书沈通明事》、魏禧的《卖酒者传》。重庆卷的选文《贞观政要·贪鄙》系政**,作者是唐代人吴兢。

2 选文体裁。体裁仍然以写人物的传记类文章为主,此外也不乏叙事类文章,如《桂》(上海卷)、苏轼《宝绘堂记》(浙江卷)等。写人叙事的文章,故事情节相对集中,词语不求藻饰,抒情议论不空泛玄奥,大都比较浅显,难度较为适宜。

论说类文章,如《老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管子·小匡》《贞观政要·贪鄙》等,难度相对大一些。

3 题量分值。从选文的数量来看,除了北京卷、上海卷、福建卷、湖北卷外,都只选了一篇,篇幅平均(低于2023年的,高于2023年的,与2023年的持平)。上海卷居于首位,两篇相加字数达。

在题目的设计上,一般为4到5题,北京卷为6题,上海卷为11题。从分值来看,19分者居多,18分、20分、21分、22分的情况均有(作为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山东、广东等省份,其分值均为22分),最高者为上海卷,达29分。

二、试题分析。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一般以选择、翻译的形式出现,较为特殊的情况也有,如北京卷主观题中没有翻译(以选择形式出现),而代之以断句:广东卷、重庆卷中则选择、断句、翻译均有:湖南卷、福建卷中,除了选择、翻译,还出现了简析。

上海卷中则选择、翻译、填空、简析一应俱全。从考查内容看,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一般涉及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特点、断句、翻译以及对文章的理解等多个方面。考查方式一般采用客观题、主观题并用的形式。

下面从客观题、主观题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 客观题。从18套试题的具体情况来看,客观题一般用于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对常用实词词义、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情况,考查文言句式的比较少见。

1)阅读理解。18套试卷都设置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题目,具体形式为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多年来,这类题目形式少有变化。

文言文阅读要求考生必须首先读懂文章,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细致的把握。若没有读懂原文,自然就无法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思想的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等。

筛选文中信息。这类题一般采用定向考查的方式,从文中挑出若干句子,编为四组,要求排除干扰因素,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如山东卷第11题要求考生选出“全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

天津卷第10题要求选出“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组”。重庆卷第9题要求选出“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做这类题,首先要能读懂全文,理解文中用于判断的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捕捉住重要信息;接下来要读懂题干,明确标准:

最后,依据标准找到每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对照题干,做出选择。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这类题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文本判断出某一个论点立论的依据,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设问的角度大同小异,如“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项是”(湖南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全国卷i、ii、四川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广东卷)等。有的还涉及文章的写法和赏析,如湖南卷第11题: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摧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 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 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己,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 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这类题要求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记录一个人物、叙述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个道理时其本人的观点态度,由于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比较含蓄、分散,需要考生认真筛选,准确概括,难度较大,这类题目今年18套试题中也有所涉及,如全国卷i第10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2)词语解释。

实词。文言实词的考查,以需要重点掌握的常见1 20个文言实词和教材中常见的文言实词为主,侧重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常用实词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8套试题考查的实词有:季、零、介、奔、博、秩、规、觉、病、去、角、蓄、加、秉、宥、比、素、课、革、一、漫、备、干、苟、禀、闲、直、爨、肃、会、堪、动、摄、婴、薄、乘、躬、宾、布、数、吾侪、捐、立、属、引却、魁垒、率、利、弭、自分、庶几、奇、起、诛、弛、了、戚、怪、面、益、度、鄙、竟、延、谢、过、期、会、犯。

上海卷是以主观题(第题)的形式考查的:

17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漫应日( )2)宽备言其状( )

23 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取未放之蕊干之( )

2)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不断积累实词,加强阅读训1练,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从同一实词的若干义项中准确选出符合上下文语意的义项的能力。做题时,应注意义项与上下文的协调一致。

虚词。虚词的考查,涉及《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虚词,词义空泛,用法灵活。

命题采用给出四组8个例句、每组内部比较考查异同的方式,检测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是“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18套题中有10套题考查了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涉及14个虚词:

其、于、以、者、也、而、为、之、乃、因、所、与、焉、且。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以”(7次),其次是“而”(6次)、“其”(5次)、“之”“乃”(各4次)、“为”(3次)、“于”“者”“因”“所”(各2次)、“也”“与”“焉”“且”(各1次)。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的考查一般结合文言语句的翻译,单独考查词类活用的题目,今年比较少见,只有上海卷的第24题:

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 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 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 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该题中“名”作动词,命名,答案是b项。

此外,考查通假字的题目除了上海卷(第18题),其他试卷客观题中均未涉及。

2 主观题。主观题的考查内容涉及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特点以及对文章的理解等多个方面,能够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近年来,文言文主观试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的分值甚至超过了客观题。

1)翻译。今年18套试题除北京卷以选择的形式考查翻译外,其他试题均出现了文言语句的翻译,分值从6分到10分不等。要求翻译的句子一般就在选文中。

从检测效果来看,由于在具体的语境中词语的用法是综合体现的,所以客观题不能全面地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一个文言语句可能既包含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又涉及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如:

文言实词和词类活用。

例1: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从而、居住:古今异义)(全国卷i)

例2: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亡:使动用法)(重庆卷)

例3: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窍:名词活用作动词)(安徽卷)

例4: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忧:使动用法)(福建卷)

例5:诏不许,然甚壮其意。(壮:形容词意动用法)(广东卷)

例6: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异:动词意动用法)(江苏卷)

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1.湖南卷。二 文言文阅读 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9题。魏略 曰 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 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

202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及文言文分析与综合大集训

注意辨别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出来。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解析 晋文公 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状语后置。2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解析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省略句。3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解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宾语前置。4 旦...

202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及文言文分析与综合大集训

注意辨别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出来。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解析 晋文公 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状语后置。2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解析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省略句。3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解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宾语前置。4 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