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文言文副词复习专题

发布 2022-05-12 21:21:28 阅读 2659

2024年高考文言文副词专题复习之。

副词。文言文中的副词积累也是高考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副词在文言文虚词中占去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却一直得不到学生重视。

如果一旦副词翻译有误,那必然导致文言句子翻译的扣分。高考中文言文句子翻译虽然以诗词为重,但是副词翻译有误,就会导致句子翻译错误,也会影响分数判定。优学教育崔国伟校长,经过多年高中语文教学,总结副词汇总如下。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它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在句中一般充当状语、补语,偶作谓语。

文言文中副词的数量很多,用法复杂,表义广泛。根据意义和用法,可分: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敬谦副词。

一、程度副词。

(一)表示程度高、深:殊、良、甚、颇、孔、重、至。

可译为“很”、“十分”、“非常”、“特别”、“格外”、“极”等。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四)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贾谊《论积贮疏》)

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颇预政事,纳货。(世说新语·惑溺)

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方苞《狱中杂记》)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经·小雅·鹿鸣)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

二)表程度稍深少、稍、略、微、颇。

一般可译为“稍微”、“略微”等。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四)

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容斋逸史·方腊起义》)

请略陈固陋。(司马迁《报任安书》)

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汉书·王莽传)

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皆取史籒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说文解字叙)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汉乐府《陌上桑》)

注意 稍”在先秦主要表示“渐渐”、“逐渐”的意思,唐宋以后才分化出程度副词的用法,表示“稍微”、“略微”的意思。

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史记·项羽本纪)

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史记·殷本纪)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愸愸然莫相知。(《黔之驴》)

三)表程度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愈(俞)、益、加、弥、兹(滋)

一般可译为“更加”、“越发”等。

主上愈卑,私门益尊。(韩非子·孤愤)

辞俞卑,礼俞尊。(国语·越语下)

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汉书·食货志上)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墨子·非攻)

注意:现代汉语中“加”单独只作动词,不作副词。

二、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范围的词。

主要修饰动词、形容词、数词或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等。

一)表总括。

毕、举、悉、咸、率、尽、俱(具)、并、既、共、凡。

列侯毕已受封。(史记·萧相国世家)

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孟子·梁惠王下)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陶渊明《桃花源记》 )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记·秦始皇本纪)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凡百三十篇。(司马迁《报任安书》)

共约烧房铺数百间。(广东军务记·三元里抗英)

二)表限止。

表示范围仅仅限于某个方面,相当于“仅”、“祇”

但、第(弟)、特、徒、直、唯、止、独、仅。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行道,徒求食也。(论衡·问孔)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诗)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华山”。(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四)

注意:“独”还可以用作语气副词,表示一种反问语气。)

仅”字先秦、两汉时期,用法和现在一样,极言其少,但汉代以后,尤其是在唐代,是“差不多达到”的意思。它是极言其多,不像近代的“仅”字极言其少。如: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杜甫《泊岳阳城下》)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三)表互相: “相”

1.一般可译为“互相”,表示主语不是单一的,双方既施行同一动作,又都受对方动作的支配或影响。例如: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2.“相”还可表示“递相”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一个接着一个实现。例如:

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亡国破家相随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相”还可以表偏指,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稍出近之,愸愸然莫相知。(柳宗元《黔之驴》)

三、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频率的副词。

1、表过去时(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

已、既、业、向(乡、向);曾、尝;素、雅;既、既而、已、已而。

1)表示动作已经发生:已、既、业、向(乡、向)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庄子·山本)

2)表示动作曾经发生:尝、曾。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孟尝君曾侍客夜饮。(史记·孟尝君列传)

3)表示情况历来如此:素、雅。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后汉书·张衡传)

4)表示前事既已,后事继起:既、既而、已、已而。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世说·伤逝)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

已又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马中锡《中山狼传》)

注意: 曾”在古汉语中主要作用不是表时间,而是表示情态,用来加强否定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竟”、“居然”之类。古代用来表示“曾经”的时间副词不是“曾”,而是“尝”。

2.表现在时(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

方、适、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荆王适兴兵而攻宋。(汉书·贾谊传)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战国策·赵策三)

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意:表现在时的“方”与“适”、“会”有所区别。 “方”相当于现汉的“正”;“适”、“会”相当于“恰巧”。

、表将来时将、且、行、方、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淮南子·泰族训)

法不信,则君行危矣。(韩非子·有度)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牛奔直取水,垂堕,忽转。(古**钩沉·幽明録)

王敦引军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世说新语·捷悟》)

4、表终竟 “卒”、“竟”、“终”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史记·陈涉世家)

终死于秦,不能自脱。(史记·韩非列传)

5、表短暂、急速、突然

寻、旋、俄;姑、遽、亟(jí)、立、即;暴、卒(猝)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

淄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来召臣意。臣意往,饮以莨荡药一撮,以酒饮之,旋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吕氏·察今)

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商君书·更法)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

即遣兵三万以助备。(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注意:“亟”既可以表短暂,相当于“赶快”,又可以表反复,相当于“屡次”、“多次”。

6、表渐进、缓慢稍、渐、徐。

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后汉书·张衡传)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苏轼《石钟山记》)

7、表连续(表示动作、行为在时间上连续发生)

“遂”、“乃”、“即”、“便”、“随”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岁余,高帝崩,即罢兵。(史记·南越列传)

至,便问徐孺子所在。(刘义庆《世说新语》)

良殊大惊,随目之。(史记·留侯世家)

8、表反复(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或反复出现)

亟(qì)、复、数(shuò)、频、骤。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壮士,能复饮乎?(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往,数请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是时,地数震裂,众灾频降。(后汉书·李云传)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屈原《湘夫人》)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左传·宣公二年)

四、情态副词。

情态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的副词。

1.表示几个施事者一同做某事(范围副词) “俱”、“并”

2024年高考文言文

全国新课标卷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 7题。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 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 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

2024年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李兵 2016 11 17 一 考纲 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考试说明 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 所谓 用法 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 虚词包括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等,...

2024年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李兵 2016 11 17 一 考纲 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考试说明 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 所谓 用法 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 虚词包括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