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13.⑴曲终收拨当心画,。东船西舫悄无言,。(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苏洵《六国论》)⑶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⑷此去经年,。
(柳永《雨霖铃》)⑸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论语》)⑹锲而不舍,。(荀子《劝学》)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4—16题。
(8分)人月圆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14.作品所写节令应为元宵,依据是、。(2分)15.作品生动描写了元宵夜的热闹气氛,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3分)
色彩例子:⑵例子:
16.词评家认为以“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结尾十分别致,意趣高远,试作简要赏析。(60字左右)(3分)
三、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第17—21题。(19分)
甲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征,言其阿党亲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此事,乃言者不直,..
彦博奏称,征既为人所道,虽在无私,亦有可责。遂令彦博谓征曰:尔谏正我数百条,岂以此小事,便损众美?
自今以后,不得不存形迹。居数日,太宗谓征曰:昨来在外,闻有何不是事?
征曰:前日令彦博宣敕语臣曰:‘因何不存形迹?
’此言大不是。臣闻君臣同气,义均一体。未闻不存公道,唯事。
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国之兴衰,或未可知!太宗瞿然改容曰:
前发此语,寻已悔之,实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怀隐避。征乃拜而言曰:臣以身许国,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负。
但愿陛下。
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太宗曰:忠良有异乎?
征曰:良臣使身获美名,群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
家国并丧,独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太宗曰:君。
但莫违此言,我必不忘社稷之计。乃赐绢二百匹。
乙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①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
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
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
注:①魏郑公:指魏征。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温彦博案验此事()⑵寻已悔之()
而魏郑公之徒()⑷恨其不思()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乃言者不直岂以此小事。a.b.
乃赐绢二百匹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
虽在无私征既为人所道c.d.
虽其忠诚所自至但愿陛下使臣为良臣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未闻不存公道,唯事形迹。⑵能知其有此者,以书存也。20.乙文称太宗为“贤主”,认为魏征是“贤臣”,从甲文看,太宗之“贤”具体表现是魏征之“贤”具体表现为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21.结合甲文君臣“对话”和乙文君臣“对立”,试对唐太宗或魏征作简要评价。(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0分)
嘉靖辛卯,余自南都下第归,闭门扫轨,朋旧少过。家无闲室,昼居于内,日抱小女儿以嬉;儿欲睡,或乳于母,即读《尚书》。儿亦爱弄书;,若甚解者。
故余读常不废,时有所见,用著于录。意到即笔不能留,昔人所谓兔起鹘落时也。无暇为文章,留之箱筥,以备温故。
章分句析,有古之诸家在,不敢以比拟,号曰《别解》。
余尝谓:观书若画工之有画,耳、目、口、鼻、大小、肥瘠无不似者;而人见之,不以为似也,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余之读书也,不敢谓得其神,乃有意于以神求之云。
22.作者闭门读书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3.文中“兔起鹘落”是用来比喻。(2分)24.根据文意,下面对作者读书生活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从南都回来后,就很少拜访朋友,专心读书。b.虽然家境不好,但仍能恬然面对,安心读书。c.边读边写下自己的见解,却没时间去作修饰。
d.读书不停在表面,而着意探求原作的精神实质。
25.文中画线空处是小儿“读书”情状描写,富有情趣,请展开想像写一段文字(50字左右)。(4分)
周周练三十四参***。
一、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13.⑴四弦一声如裂帛唯见江心秋月白⑵奉之弥繁理固宜然⑶逸豫可以亡身⑷应是良辰好景虚设⑸有杀身以成仁⑹金石可镂。
2023年高考文言文
全国新课标卷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 7题。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 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 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
2023年高考文言文译文
目录。01 全国卷 02 全国卷 03 北京卷 04 天津卷 05上海卷 06 重庆卷 07 安徽卷 08 福建卷 09 广东卷 10 海南宁夏卷。11 湖北卷 12 湖南卷 13 江苏卷 14 江西卷 15 辽宁卷。16 山东卷 17 四川卷 18 浙江卷。原文与译文。01.全国卷 原文 廖刚字用...
2023年高考文言文虚词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1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2 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以 因 于 与 也 则 者 之。其中 因 以 于 则 之 乃 而 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 老面孔 3 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