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二)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鸣机夜课图记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
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楼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
“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
“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
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
”曰:“然!”“然则何以解忧?
”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
“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
”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已,有南昌老画师游鄱阳,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
”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
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请寄斯图也可乎?
”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
”铨于是退而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①夏楚:打。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归先府君归:归来,回来
b.母工纂绣组织组织:纺织、编织。
c.即怒而弃之弃:不理睬
d.铨延之为母写小像延:邀请。
2.下列各组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母辄携儿立席前日:“幸以此儿为念!” 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家道日益衰落,蒋母带着儿子寄食在外祖父家,仍然乐观安适,受到亲戚和族人的称道。
b.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c.蒋母边纺织边教儿读书,寒夜把孩子抱在怀中为儿取暖;儿子在母亲怀中睡着不到片刻就被母亲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能睡觉。
d.蒋母每生病,儿就读书为母解忧;儿读书稍有懈怠,蒋母就流着眼泪打儿子,让儿跪在地上直到读熟为止。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
2)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
“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
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
“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
”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太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
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
”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②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
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童仆诉诉如也,唯谨。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
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
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成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取材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
②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车驾。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趋:趋向,表示追随于后。
b.见路马必式焉式:同“轼”,手扶车轼表敬。
c.虽燕居必冠燕:同“宴”,安逸,闲适。
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讷:言语迟钝,寡言。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万石之谓邪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①因长老肉袒固谢罪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c.①高祖曰:若能从我乎 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①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 ②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
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万石君出身低微,十五岁初侍高祖,因为恭敬,虽无才能却颇受汉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中大夫。
b.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是一种褒扬。这是针对石奋父子五人所受恩宠及官阶俸禄说的。
c.文章表现石奋父子为官治家的恭敬孝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臣们谨小慎微而又惶恐的心理。
d.司马迁认为石奋品行忠厚,善于教化而不苛刻,做到了孔子所说的“讷于言而敏于行”。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5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
“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
“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
”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
“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
“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
卒,谥懿侯。子奋代侯。百姓歌之曰:
“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2023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言文专题 七
专题训练 七 一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 4题。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 金总管 秉德 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海陵 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
2023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言文专题 七
专题训练 七 一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 4题。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 金总管 秉德 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海陵 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
2023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言文专题 九
专题训练 九 一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 4题。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 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 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