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质检诗歌欣赏 福建厦门

发布 2020-02-05 16:37:28 阅读 7728

古代诗歌阅读(6分)(2023年厦门二月质检卷)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元·张养浩①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②。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注】①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后借故辞官归隐。②风流:美好的风光。

1)有人评价这首元曲“一‘愁’笼罩全曲”,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愁”的。(3分)

答: 2)这首元曲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 6.(6分)

1)答案要点:①深秋疏雨,黄花零落,触发诗人愁绪;(1分)②由景及人,感慨自己瘦过黄花,自羞而忧愁;(1分)③移情于花,人花共愁,愁情郁结。(1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2)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曲词。(1分)作者借花自怜,对菊自叹,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哀愁。(2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的酌情扣分。

抒情方式答“间接抒情”“移情”“寓情于物”亦可得1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2023年厦门5月质检卷)

宴散。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1)全诗紧扣标题中的“散”字展开,请说说颔联是如何表现“散”的。(2分)

答: 2)这是诗人晚年的一首闲适诗,请结合颈联的意象分析诗中的闲适之情。(4分)

答: 6.(1)主客宴足之后,在璀璨的灯火指引下走下楼台,笙歌的余音散落在庭院。颔联通过这两个镜头,生动地表现了主客兴尽而散的情景。

2)急切的“蝉鸣”催促“残暑”而去,结队的“群雁”引来“新秋”季节。颈联意象生动,诗人抓住时令和物候的特征,把夏去秋来的变化写得富有诗意,透露出诗人的惬意与闲适。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2023年漳州市质检卷)

舟中立秋。清]施闰章。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临海①愁。

洊饥②今有岁,倚棹③望西畴。

注]①军储临海:时局动荡,临海府储存了大量的军粮。②洊饥:指百姓遇到了连年的饥荒。③棹:代指船。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的变化。(3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3分)

1)示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如下变化:先是由看到秋天生出岁月一去不复返的感伤,后由于看到临海府储存的军粮和百姓的连年饥荒,生出对时局动荡、百姓愁苦的无奈和忧虑之情。

(3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立秋之日站在船上,看到天阴沉沉、岸边青草瑟瑟仆倒,急雨乱点滩头、小舟摇摇荡荡的迷茫秋景的描写,抒发了内心纷乱和阴郁的情怀(或表达了心系天下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3分。意思对即可。如从对偶等手法进行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2023年泉州市质检卷)

平凉①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唯余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①平凉:明代边塞,在今甘肃省平凉县。

1)请简要概括“白日斜”在诗中的作用。(2分)

答: 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2分)

渲染夕阳下平凉凄迷荒凉的气氛,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意思对即可)

2)(4分)

答案示例:抒发了诗人想仿效班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更流露出诗人的遗憾之情,既对自己在谈经中虚度年华深感愧疚,又对自己想在边塞为国效力却已力不从心深表叹息。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2023年福州市质检卷)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城南。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以上两首诗都是写雨景,试说说这两首诗写的雨景有什么不同。(2分)

2))《城南》三、四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西楼》主要写雨前景,《城南》则写雨中景和雨后景。(2分)

2))对比。(1分)暴雨过后,昔日绚丽似锦的桃李经受不住暴雨袭击的考验,已经零落殆尽;而惟有青草,不仅未被摧毁,反而翠绿欲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通过雨后桃李与青草的对比,烘托出青草的顽强生命力。

(3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2023年宁德质检卷)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为后世所传诵的佳句,“送”与“滴”字用得尤妙,请简要赏析。(3分)

2)诗中诗人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3分)

1)“送”字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地写出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1分); 滴”字既准确写出竹露滴在池面清脆的声响,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寥。(1分)写荷气以“送”,写竹响以“滴”,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而不直写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1分)

(2)诗人先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1分),想到弹琴助兴,又无人欣赏的惆怅之感,(1分)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故人怀想。(1分)(关键词:闲、恨、怀)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6分)(2023年南平卷)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分两路南侵,一路追高宗,直指临安(今杭州);一路追隆佑太后(在当时维系人心,抵御外侮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时人和后世所称颂),直至江西赣州造口,情势危急。南奔民众及沿途百姓深受金兵之害。47年后,任职江西驻赣州的辛弃疾有感于此,在造口墙上写了这首词。

行人:指困金兵南侵而逃难的人。鹧鸪:

一种叫声凄厉的鸟,其叫声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1) 解释:(2分)

长安”是指。

无数山”是指: 。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名句,常被人们引用。在词中,“青山”喻指什么?人们引用时它又是什么意思?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6.(1)长安: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京,开封也可)。

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

(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2)词中“青山”喻指主和派(说“外族入侵者”也可)。人们引用时“青山”指各种阻挠前进的势力。

词人希望收复中原,还都汴京,可惜有重重阻挠,理想不能实现。全词抒发了词人极端悲愤忧郁的思想感情处每1分,第3处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2023年龙岩卷)

精卫。明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沈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顾炎武,明末遗民,曾参加抗清义军,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

1)诗歌前八句用问答形式,表现精卫怎样的特点?(2分)

2)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4分)

1)一问一答中,表现精卫身材短小(1分)、誓死填海(1分)的特点。

2)对比的手法,将精卫与鹊、燕进行对比(1分),表达誓死不向清朝统治者屈节、坚定救亡复国(立志抗清复明)的决心(1分);比喻(象征)的手法将“鹊、燕”比喻卖志求荣、贪图个人利害的无耻之辈(小人)(1分);讽刺卖志求荣、贪图个人利害的无耻之辈(1分)。

2023年市南平市物理质检卷

2011年南平市九年级适应性检测。物理试题。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注意 本试卷计算时取g 10n kg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以下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 1.每年 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 出汗 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福建年福建卷省质检福州市质检选考

2009福建卷。1 本小题满分7分 选修4 4 矩阵与变换。已知矩阵m所对应的线性变换把点a x,y 变成点a 13,5 试求m的逆矩阵及点a的坐标。2 本小题满分7分 选修4 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直线l 3x 4y 12 0与圆c 为参数 试判断他们的公共点个数。3 本小题满分7分 选修4 ...

宁德市18年市质检答案

宁德市2018年质检语文试卷参 一 积累与运用 22分 1 12分,每空1分,有错 漏 添字该空皆不得分 1 却话巴山夜雨时 2 提携玉龙为君死 3 会当凌绝顶 4 万里赴戎机。5 似曾相识燕归来 6 长风破浪会有时 7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8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9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 2...